22.戲說帝陵:中國帝王陵墓“七宗最”(2)

22.戲說帝陵:中國帝王陵墓“七宗最”(2)

據史料記載,霸陵依原為陵,斬原為崖,鑿崖為墓。***《史記·張釋之傳》載:“上(文帝)至霸陵顧謂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為槨,紵絮斫陳絮漆其間,其可動哉!’”足見文帝依山為陵的目的是防止日後被盜掘。史書上還說漢文帝曾指令“置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銀為飾”,但這似乎有些過於文飾了。西晉末年,長安尹桓、解武等數千戶饑民“盜漢霸、杜二陵(杜陵為宣帝陵),多獲珍寶”,寶物之多令晉愍帝都驚奇不已。由此看來,文帝的薄葬,不過是相對其他皇帝而罷了。

霸陵位於灞河西岸白鹿原北坡,形似方錐的“鳳凰嘴”,因山為陵,鑿洞為玄宮,其中間以石砌築,堅固異常。這比起平地咸陽原上的漢陵可能要省工省時得多。但以霸陵“周圍三百丈”的宏大規模,在當年修建之時“不煩民”也是不可能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文帝的遺確實不能免去作秀的嫌疑。

最節儉的帝王陵墓曹操陵

曹操從來沒有過稱帝的舉動,因此把他的陵墓說成是帝王陵似乎有些牽強。但是,在三分天下的三國時代還有誰比他更像一個真正的帝王呢?

據說生性多疑的曹操在死後也故布疑陣,修建了72座疑冢,使仇恨他的人無法找到真正的葬身之地。確實,直到今日,雖然有許多之鑿鑿的現,卻並沒有一個能令人確信就是曹操墓。2009年底,在河南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現的東漢墓葬被部分專家確認為魏武帝曹操之墓,但經過一番口水大戰之後,又落了個無的結局。當然,對於曹操墓的真偽,後人自有評說,但是之所以現在無法找到他的陵墓,其實與他崇尚節儉的殯葬方式有關。

曹操主張薄葬,據《三國志》記載:“庚子,王崩於洛陽,年六十六。遺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畢,皆除服。其將兵屯戍者,皆不得離屯部。有司各率乃職。斂以時服,無藏金玉珍寶。’”並且陵墓“因高為基,不封不樹”,可以說是古代帝王顯貴中最為節儉的墓葬。

事實上,作為一代梟雄的曹孟德是一個有着真性的人。曹操臨死前,留下了一份《遺令》,其中很大篇幅是對一些瑣事的安排。曹操說,婢妾和藝妓們平時都很勤勞辛苦,我死了以後讓她們住銅雀台,不要虧待她們。餘下的熏香分掉,不要用來祭祀,免得浪費。各房的女人閑着也是閑着,可以學着編絲帶草鞋來賣等等。還說,我一生不覺得對不起誰,唯獨不知到了九泉之下,如果子修(曹之子)向我要媽媽,我該怎麼回答。曹操臨終前放心不下的還有五歲的小兒子曹干,因為曹干3歲時,生母陳姬就去世了。

這份遺,很讓一些名人雅士笑話。蘇軾就曾說他“流連妾婦,分香賣屨”,但我們卻可以從中看出曹操的真性。他如此關心家人,關心孩子,正如魯迅所說“無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這樣的人恐怕才是真的能夠看穿生死,在處理身後事時多為生者着想,盡量“不煩民”的人吧。

如果有一天曹操墓真的被現了,人們一定會現這是一座最節儉的帝王陵墓。

最牢固的帝王陵墓唐代乾陵

如果人們要問世界上哪個皇帝的陵墓最牢固,那武則天乾陵當屬第一。這座陵墓在建成后的1200多年之中,被各式各樣的盜賊光顧過,其中有名有姓的記載就有17次。規模最大的一次盜掘,參與人數竟達40萬眾,把乾陵所在的梁山幾乎挖走了一半,然而卻沒有動得了乾陵一根毫毛。時至今日,武則天和丈夫李治依然安睡在自己的“萬年壽城”之中。這是為什麼呢?

唐朝初年,太宗李世民汲取歷史教訓,從他與長孫皇后的昭陵起,開創了“因山為陵”的葬制,陵墓由建築群與雕刻群相結合,參差佈置於有“龍盤鳳翥”之勢的山巒之上。而乾陵修建的時候,正值盛唐,國力充盈,因此不僅陵園規模宏大,建築雄偉富麗,在防盜上也倍加重視。《唐會要》曾記,“乾陵元宮,其門以石封閉,其石縫鑄鐵,以固其中”。1958年考古工作者對乾陵的考古勘查證實了文獻記載的真實性。乾陵墓道開在北峰南面的山坡上,墓道長63。1米,寬3。9米,呈斜形坡。墓道與墓門間用石條填砌,多達39層,用石近4000塊。石條之間用鐵栓板拴拉,每三層上下用鐵棍穿聯,再用錫鐵熔化灌縫。這樣的結構不但對付冷兵器時代的刀砍斧劈綽綽有餘,連現代的刀槍炸藥也奈何不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迷蹤帝陵(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迷蹤帝陵(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22.戲說帝陵:中國帝王陵墓“七宗最”(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