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在不適應的環境裏――學會去改變自己吧(1)

13.在不適應的環境裏――學會去改變自己吧(1)

人生在世,有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適應環境。***往往在很多時候,不可能要求環境來適應你,而只能是我們自己去適應環境。這是自然規律,也是社會規律。

達爾文也在進化論中說:“在生物體生存的競爭中,對生存有利的變異個體被保留,反之則被淘汰。”從動物生存到人類生存,適應與適者是生存的一條普遍的道理。

在美國加州的島上,有一種鳥叫美洲鷹,它的體重達到20公斤,兩翼自然展開達到3米。由於有人高價收購,導致美洲鷹在島上絕跡。當人們認為世界上不可能再出現美洲鷹的時候,美國一名專門研究美洲鷹的科學家阿·史蒂文,卻在南美安第斯山脈的一個岩洞裏,現了絕跡多年的美洲鷹。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洞中到處是奇形怪狀的岩石,岩石與岩石之間最大的距離是0。5英尺;最狹窄的地方,兩塊岩石几乎緊貼在一起,有的岩石薄得像刀片,有的岩石尖得像釘子。別說身體龐大的美洲鷹無法生活,連麻雀恐怕都很難棲身。美洲鷹究竟是以什麼樣的方式生活?所有專家都難以想像。經過觀察,科學家才現美洲鷹在穿過縫隙的一剎那,翅膀緊緊地貼在肚子上,雙腳直直伸到尾部,與伸直的脖子和頭保持在一條直線上,巨大的佈滿老繭的軀體在瞬間變成一條又柔又軟的“麵條”,進而輕鬆做到人們無法想像的事。

美洲鷹為了躲避人類的追捕,來到這樣的岩洞裏,為了適應環境,為了讓自己龐大的身軀能穿過岩石之間狹小的縫隙,在一次次受傷中調整自己、改變自己,終於讓自己的身上有了老繭以抵禦岩石的摩擦,讓自己龐大的身軀柔軟到可以瞬間成為一條直線。美洲鷹無法改變岩洞的狹小,但是它卻改變自己,進而獲得新生。

我們再舉一個生物界的例子。生物學中有一個典型的適者生存的實例就是工業區樺尺蛾“黑化”的現象。樺尺蛾是生活在歐洲的一種蛾類。正常的樺尺蛾的體色是灰白的,它夜晚活動,白天棲息在樹榦上,其體色與樹榦上的地衣顏色十分相似,不易被它的天敵鳥類所現。19世紀英國工業化造成嚴重污染,大煙囪排出的大量煤煙,殺死了樹榦上淺灰色的地衣,把原先密被地衣的樹榦變為黑色。從而改變了樺尺蛾的棲息環境,原本具有的保護色,在新的環境中變為顯露的。於是,灰白色的樺尺蛾變得容易被鳥現並捕食,而原來容易被現的黑色品種卻得到了掩護。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黑色類型逐漸代替了淺色類型。在工業黑化的作用下,黑色的樺尺蛾適應了新的環境而被保留下來,自從1850年人們現了第一隻黑色樺尺蛾,到19世紀末,黑色類型佔95%以上,而淺灰色類型從99%降到5%,甚至更少。由此可見,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是其生存的重要保證。

做人也是如此,人和其他動物的不同,就在於除了對自然環境的先天性適應能力外,人類學會了在生產生活中,適應一些新的變化,這些能力的培養,已經成為人類教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要學會適應周圍的環境。即便環境再惡劣,我們也不能抱有脫離這個世界的態度,不能坐以待斃。一個人要想有好的環境,必須先優化自己的“主觀環境”,戰勝自己的弱點和缺點。人和人之間的差別,其實就在於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多人能很好地適應外界的環境,也就適應了別人,成就了自己,而有的人被環境影響,成了環境的犧牲品。置身於不如意的環境中,不要無謂地埋怨環境,而要主動樂觀地創造條件贏得支持。我們要積極適應周圍環境,融入周圍環境,直至享受周圍的環境。當我們不能改變環境時,一定要學會去適應環境。

大家一定知道關於明鞋子的典故,在還沒有明鞋子以前,人們都赤着腳走路,不得不忍受着腳被扎被磨的痛苦。某個國家,有位大臣為了取悅國王,把國王所有的房間都鋪上了牛皮,國王踩在牛皮地毯上,感覺雙腳舒服極了。

為了讓自己無論走到哪裏都感到舒服,國王下令,把全國各地的路都鋪上牛皮。眾大臣聽了國王的話都一籌莫展,知道這實在是比登天還難。即便殺盡國內所有的牛,也湊不到足夠的牛皮來鋪路,而且由此花費的金錢、動用的人力更不知有多少。正在大臣們絞盡腦汁想如何勸說國王改變主意時,一個聰明的大臣建議說:“大王可以試着用牛皮將腳包起來,再用一條繩子捆緊,大王的腳就不會忍受痛苦了。”國王聽了后覺得有理,於是一試還真的不錯,便收回命令,鞋子就這樣明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人生沒有邁不過去的坎(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人生沒有邁不過去的坎(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3.在不適應的環境裏――學會去改變自己吧(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