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名將宿敵的決戰
第三章:名將宿敵的決戰
在秦昭襄王四十五年的公元前263年,白起攻佔了韓國的宜陽,切斷了通往上黨的道路。
看到這,韓桓王下令上黨太守馮亭投降上黨給秦國,以安撫秦國軍隊,帶來和平。
馮亭拒絕向秦國投降,並與人民商議。
“上黨的對外通道已經被切斷,我們不能再為韓服務。秦軍即將到來,韓不能派援軍。為什麼不將上黨獻給趙國,讓趙國接受它?如果趙國接受了秦國將會憤怒,肯定會攻打國。趙國受到攻擊一定會更親近韓國。韓趙聯合,我們可以抵抗秦國
所以馮亭派人聯繫趙,並提出將上黨人民獻給趙國。
當孝成王聽說這件事後他召見平陽侯豹商議。對此,豹的態度是拒絕。
“不可行的。一旦接受了上,它帶來的麻煩將獲得的好處還要多。”
他馮亭拒絕將上黨秦國是為了試圖將責任推趙國,接受它帶來的將遠遠大於獲得的好處。,趙孝成王平陽侯趙勝和平君趙嬰商議此事兩人的態度與趙豹完全,敦促趙孝成王馮亭的上黨郡,認為。
“發動百萬大軍攻打數年之久,不能奪取一座城市。現在只需坐守就能獲得十七,這是重大優勢,不能。”
聽到這,趙孝王問平原君趙勝
“接受上黨的土地,肯定會引來武安君白起進攻。誰能抵擋?”
趙勝回答說。
“其他人可能無法與白起競爭,但廉頗勇敢善戰,愛惜士兵。儘管在正面交鋒上他不如白起,但他完全能夠堅守城市。”
廉頗也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趙勝對他的評價相當準確。
說到正面交鋒,廉頗確實不是白起的對手,但如果說到守城,那麼擋住白起也就足夠了,畢竟廉頗並非徒有虛名。
因此,趙孝成王聽從了平陽侯趙勝的建議,封馮亭為華陽侯,派平陽侯趙勝去接收上黨的土地,同時派遣廉頗率領軍隊駐守常平,以防備秦軍的進攻。
趙國的一系列行動自然激怒了秦國,點燃了秦國和趙國之間常平的導火索。
到達常平后,廉頗親自佈置了三道防線。
第一道是空倉嶺防線,第二道是丹河防線,第三道是八嶺石長城防線。
這三道防線東西延伸數十里,密集排列且相互連接。
秦軍最初的將領並不是白起,而是王齮。
在公元前261年,秦昭襄王派遣王齮進攻上黨。
王齮到達常平后,秦趙兩軍在空倉嶺西邊的山谷中發生了首次遭遇戰。
在混戰中,秦軍擊潰了趙軍的先鋒,攻破空倉嶺,並奪得了趙軍的前線重要城市廣梁城。
空倉嶺失陷后,秦軍還奪取了溪磊威,使得從北到南的空倉嶺防線數十里,完全淪陷。
面對不可阻擋的秦軍,趙軍連連敗退,損失慘重。
廉頗看到這一情況,在重新分析敵我形勢后,發現地形對趙軍並不有利,而秦國的補給線比趙國要長得多,確保後勤補給也比趙國要困難。他決定放棄難以防守的丹河西岸陣地,將全軍集中到丹河東岸的第二道防線,構築壁壘,決心等待敵人疲憊,磨損敵人的士氣,堅守並等待變化。
改變戰術后,秦軍果然陷入了苦戰,無論怎麼進攻,都無法突破丹河防線。從這一點來看,廉頗的戰術完全成功。
因此,秦趙兩軍形成了對峙局面,戰爭持續了三年,雙方在常平牢牢困住。
三年的持久戰是對兩國國力的考驗,當時趙國的糧食產量只有秦國的三分之一。
長期對峙讓趙國難以維持,甚至更急於結束戰爭。
正是出於這個原因,在關鍵時刻,趙孝成王逐漸失去了耐心,對廉頗的防守戰術的信心也逐漸減弱。
他想要和秦軍進行決定性的會戰,儘快結束常平的僵局,所以趙孝成王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那就是更換將領。
這個決定不能說是錯誤的,因為事實上趙國的實力確實不如秦國強大。
趙孝成王選擇替換廉頗的將領是趙括。
對於這位年輕的趙括,趙孝成王一直抱有很高的期望,認為趙括有能力擔任主將,取代廉頗。
至於趙孝成王的任命,趙括看起來自信滿滿,很快地趕到前線接替廉頗的職位。
上任后,趙括完全改變了廉頗的防守戰術,從防守轉為進攻,想要積極尋求與秦軍進行決定性的會戰。
這樣的決定,對於趙括來說,部分是因為趙孝成王的命令。
正是因為趙孝成王不願意再拖延下去,所以在關鍵時刻更換了將領,而趙括只是執行趙孝成王的命令。
不幸的是,這位年輕且雄心勃勃的人並不知道,就在趙國更換將領的同時,秦軍也更換了主將。
這時,趙括面臨的對手不再是王齮,而是白起。
這位年輕人的首次單獨指揮就遇到了九州第一的將軍,很難說是幸運還是可憐。
對於秦軍的動向,趙括一無所知。
面對輕率自大的趙括,白起採用了退卻引誘敵人的策略,然後分割包圍他們。
他首先命令前線部隊作為誘餌,當趙軍進攻時,他們假裝撤退,引誘趙軍進入秦軍主力設置的袋形伏擊圈。然後,他派遣一支人的部隊從側翼,長途行軍,繞到趙軍後方,對趙軍最後一道防線——八嶺石長城發起突然襲擊。
八嶺石長城作為趙軍的後方防線,位於突然橫亘在平原上的一座山脊上,一邊通往常平的前線,另一邊通往趙國的主要後方。
在趙的指揮下,由於他進攻,並且主力集中在前沿後方力量薄弱。利用趙缺乏警惕的機會,秦軍奪取了它,完全切常平趙軍后聯繫,這是趙軍危機端。
這時,趙括沒有預料到他的對手已經在平為他設下了陷阱。正處於虛假勝利的喜悅中不斷落入白起的陷阱直到他無法自拔。白起相比,趙括顯得太缺乏經驗。
與此同時秦軍對八嶺石發起了突然襲擊,常的前線戰場似乎正在撤退。
作為決戰的渴望,趙括不理解真實情況,甚至不知道秦軍已經換了主將,輕率發起了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