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百日閣老(二)
權力是最好的良藥,昨個兒從老太太院裏出來,鄭直就去了南花園,途經十娘子的東院,恰好遇到了在此探視的六太太和沈姨媽姐妹。待初更時得了六太太的囑咐,才神采飛揚的去了西院探視病中的三太太,又巧遇同樣在此的唐姨媽和十二嫂。待二更時才慷慨激昂的回了自個家,將三太太的感謝轉達給了十七嫂。待安撫好頂簪之後,四更天的時候,又豪奢放逸的來到後院挨個找方家姐妹,謝瑤光,李金花,劉花卉促膝長談,督促眾人謹守家規。
就算如此,一早被李金花趕去前院的路上,瞅見了夏家姐妹,雙腿打顫的鄭直依舊堅持吃了每人一口胭脂。然後走到二門‘守中門’的他,又摟着守門婆子嘬摸多時。
賀五十依舊早早的把車準備好了,瞅見扶着朱千戶走進馬廄的鄭直大驚失色,趕忙湊了過來“東家,這是咋了?”
“沒事。”鄭直強自鎮定,直起腰“趕車去。”
賀五十不明所以,也不敢問,轉身去趕車。
鄭直卻立刻又彎起身“千戶,俺記得家裏有拐棍吧?”
朱千戶無語“五郎先上車。”待扶着對方上車后,走出馬廄去前院了。不多時,拿着一根拐棍走了回來,坐上車,對賀五十道“走了。”
賀五十瞅瞅對方手裏的東西,咧開嘴笑了。他老的成精,咋會瞅不出鄭直到底如何,只是裝傻而已。揚鞭驅動,馬車駛出鄭家。
故事,京朝官詞林坊局,五品即得用大金扇遮馬,其他須三品乘轎始用之。仕宦四品腰金以上,始得張褐蓋。未及四品者,惟狀元以曾經賜京兆尹鹵簿歸第。
鄭直有錦衣衛武職,早就可以用金扇遮馬,張褐蓋,奈何他不喜歡。剛剛朱千戶又提了出來,畢竟如今鄭直入閣了,卻還是被否了。鍾毅講過,高調做事低調做人。況且鄭直想通了弘治帝為何如此安排。倘若對方真的想要他入閣,雖然不容易,卻還真的不一定難做到。偏偏弘治帝用了最讓人詬病的方式‘傳旨斜升’。為啥?還不是一旦事有不諧,亦或者達到目的,直接就可以用裁撤斜封官的名義,把他換下來。
這是還沒卸磨就等着殺驢?亦或者別有原因?鄭直還摸不準,需要找機會試探,卻已經想到了他入閣的功夫肯定長不了。鄭直眼睛一眯,幫着弘治帝咬內閣是為了做給太子看,他是一條好狗。既然弘治帝讓他入閣,那麼閣老的好處就該想法子能撈就撈。
這二者並不衝突。鄭健這次雖然不滿鄭直沒有管他,卻總體還算是兄弟的正常反應,咋也要伸伸手,想法子直接給他一個官。鄭偉昨夜已經表現的很明顯了,也一樣。鄭虤和鄭彪還要想想,鄭傲,鄭修也要給他們弄個官。鄭虎……寫信問問他,瞅上誰了,給他賜婚。三太太,六太太,十娘子,十二娘子要給敕命,十七娘子的敕命要往變成誥命,等等的。
想到這,鄭直感覺充滿了力量,沒法子,若是不能夠給鄭家謀福利,他不是白入閣了,白咬人了。
不同於宋世宰相居政事堂,受百寮參謁,俱踞坐不為禮。唯兩制侍從以上,始稍加延接耳。本朝既不設宰相,亦無政事堂。凡為閣臣者,但以午門內東南角文淵閣東朝房為通謁之所,然署名翰林院。向來庶僚見朝房者,有所請質,大半多立談。故而鄭直不用再去翰林院畫卯,而是來到午門外等着開宮門后入皇城。
馬車停到午門外的前街,鄭直走下馬車,接過朱千戶遞過來的拐棍,佝僂着身子向午門外黑壓壓的一群等着上早朝的文武百官走去。因為是冬月,天色尚暗,鄭直這模樣也沒有引起眾人的注意,於是他就聽到了感興趣的事。
“弘治十三年入武學,弘治十四年鄉試解元,弘治十五年落第。”縫着雲雁胸背的中年人點上煙“這都正常,可是兩年後弘治十七年,這位就調頭投考武舉,得頭名之後,蒙聖恩入宮為勛衛。弘治十八年再次蒙聖恩充場會試,殿試。一舉拿下會員,狀元。”
“算上武舉,就是六元,這已經是清朝頭一份。”旁邊有人插話“遠超商文毅。”
“俺們熬了一輩子,到頭來連個娃娃都比不過。”一個縫着孔雀胸背的老叟一邊抽煙一邊道“這官做的還有啥意思。”看周圍幾個人不吭聲,扭頭問身旁一個拄着拐棍的同僚道“這位同僚,俺講的對吧?”
“就是,不如致仕算了。”那人立刻附和。
老叟一聽,皺皺眉,此刻才發現對方胸前縫着的是豹子“爾乃何人,懂不懂規矩,這裏是你該站的位置嗎?”
“俺乃是錦衣衛指揮使。”那人不緊不慢道“爾乃何人?”
“放肆。”老叟又發現對方雖然拄着拐棍卻是個年輕人“俺乃刑部右侍郎魏紳,還不走開。”
“哦。”那人回了一句,一瘸一拐的往一旁挪了挪。
“算了算了。”魏紳見此還想驅趕,卻被旁邊的人拉住了,畢竟打狗也要看主人。
周圍又恢復了平靜,畢竟旁邊站着一個錦衣衛。古人不受暮夜,特持己嚴耳。不聞發人饋遺,為自己功名地也。人心不古,哪個曉得誰在這講啥,會不會被散播出去。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終於午門開了,一眾文武開始排隊合符后,入皇城。
“嗯?”驗符的小旗官皺皺眉頭“這是大指揮的腰牌?咋是文字牌?”
鄭直笑笑“俺還在翰林院擔著侍讀。”這是昨個翰林院典籍錢岌送來的朝參牙牌,自然是‘文’字牌。奈何鄭直為了呼應弘治帝,必須如同在翰林院一般,縫着武職胸背。
周圍人立刻有人發出驚呼“鄭直!”
鄭直扭頭瞅了眼對方,正是那個剛剛讓他走開的刑部右侍郎魏紳。挺巧,又是刑部右侍郎。
小旗驗符之後,將朝參牙牌還給了鄭直“大指揮請。”
鄭直接過來,進了午門,直接往晨曦之中被黃瓦覆蓋的左順門走去,文淵閣就在門的東邊。片刻后,身後傳來動靜,鄭直一扭頭,是如今在制敕房充任書辦的中書舍人張文憲“廷鑒啊,咋樣?”
張文憲恭敬的向鄭直行禮,這才湊過來道“無風無雨。”
鄭直點點頭“那就好。”不是他們故作高深,實在是,這裏壓根就不是開口的地方。
二人一前一後,在指不定多少雙眼睛的注視下,過左順門來到了文淵閣。
文淵閣在午門內之東、文華殿南,面磚城,凡十間,皆覆以黃瓦,西五間中揭‘文淵閣’三大字牌匾,匾下置紅櫃,藏三朝《實錄》副本。盡前楹設凳東西坐。餘五間皆后列書匱,隔前楹為退休所。
進入內閣者者,其下屬有制敕房書辦又有誥敕房書辦。制敕房書辦主掌制敕、詔旨、誥命、冊表、寶文、玉牒、講章、碑額、題奏、揭帖等一應機密文書,及王府敕符底簿。誥敕房書辦主掌文官誥敕、番譯敕書、夷書揭帖,紀功勘合,
制敕房、誥敕房,為內閣所屬之辦事機構。宣宗宣德年間,開始簡選書法精良者在內閣西邊的小房辦事,稱西制敕房(有其名、有其署)。諸學士掌誥敕者居閣東,具稿付中書繕進,稱東誥敕房(有其名、無其署)。英宗正統以後,學士不能察看誥敕,內閣悉委於中書等官,於是內閣又有東誥敕房(有其名、有其署)。
書辦所做文書,全都要查考典籍、按照往例擬定,其間如有泄露、遲緩、遺漏、失誤、虛妄、錯謬等,全都要被懲處。
軍機重地,守門的自然不會是胥吏,而是上二十二衛的士卒。這裏是皇城,莫講鄭直一個三品指揮,就是超品的公侯都不稀奇。
鄭直不介意一直玩下去,只是不等守門的士卒阻攔,已經有人走了出來,鄭直趕忙行禮“謝閣老。”
這段日子裏,鄭直也在努力學習。自然也曉得了詞林極重行輩的規矩,即前一科者,見必屏氣鞠躬,不敢多出一語。雖然不以為然,卻也不敢再如同他當初在翰林院戲弄倫文敘般恣意妄為。哪怕同為閣臣,謝遷的資歷也遠不是鄭直可以相提並論的。
“鄭閣老。”謝遷笑着回禮。
閣老,指唐代對中書舍人中年資深久者及中書省、門下省長官的敬稱。五代、宋以後亦用為對宰相的稱呼。入明后,又用為對入閣辦事個人及翰林中掌誥敕的學士的稱呼。因此不管鄭直的年齡如何,資歷如何,按照規矩,這是所有人對他應該的稱呼。而讓鄭直稍稍心安的是,還有另外一位‘閣老’張元禎可以幫他,只是對方要管太常寺來的晚。
“謝閣老昨夜當值?”鄭直故作好奇的詢問。
“正是。”謝遷回了一聲,請鄭直入內房“劉首輔和李次輔今日部里有事,過不來,還望鄭閣老莫怪。”
鄭直面上毫不在意,心裏卻咒罵。內閣輔臣主看詳、票擬而已。雖然兼任各部尚書,不過是寄祿而已。各部都有本管尚書,哪裏用得着劉健和李東陽指手畫腳。按理講內閣三位閣老,無論如何,也該給新人一個面子,露露臉。可是目下只有資歷最淺的謝遷歡迎鄭直,這就是還不拿正眼看他。就是謝遷留在這裏,鄭直估摸着對方應該也是別有目的。可他想不出來,索性也不做它想。
鄭直再次回禮,隴歸是要做給旁人看的,恭敬到了極致。又是一番謙讓之後,才落後謝遷半步,走進了文淵閣。
站在一邊的張文憲同樣行禮,待二人進門之後,這才拿出腰牌遞給門卒錄名入內。
“這裏全部藏書總計約伍仟伍佰種,四萬三千二百餘冊,宋版書居大半。”謝遷以主人的身份,向鄭直介紹了文淵閣的佈局之後,引着對方來到了東直房後房首間外,指着裏邊道“東閣五間,夾為前後十間,前中一間供先聖位,為諸輔臣分本公敘之所。閣輔第四員以下則居後房,雖白晝亦需秉燭票擬。”
鄭直瞅了眼昏暗的房間,沒有吭聲。
謝遷繼續道“文淵閣為禁中深嚴之地,門榜聖旨,閑雜莫敢窺者。跟隨班從,至閣門止,惟少許書寫仆得從入,各給牌為驗。”
“咦?”鄭直有些意外,他一直以為這種地方閑雜人等是不得入內的,不曾想還可以帶班從和書手“這書手可有啥要求?”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只要鄭閣老能夠結保,交給這裏的典籍或者侍書就可。”謝遷解釋一句。
“如此甚好。”鄭直點點頭。
謝遷盡了地主之誼,就回前邊他自個的房間了,多少軍國大事都等着批複呢。
早就遠遠守在一旁的中年人立刻湊了過來行禮“閣老,卑職是典籍徐達。”
鄭直指指漆黑的直房“鑿一扇窗,再開一道門。還有,我有三個書手要用。”
徐達有些為難“卑職愚鈍,俺們這都是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實在不曉得該如何鑿窗,砸門。”
“哦。”鄭直點點頭,轉身就走“遞本請辭吧。”講完轉身就走。
徐達懵了,這才記起對方的身份,趕緊要湊過來求饒。不曾想還沒靠近對方,直接被鄭直一腳踹倒在地。
“俺就曉得你想殺俺,果然料中了。”鄭直一邊大喊,一邊不停地照着對方腦袋招呼“瞎了你們的狗眼,俺在虞台嶺砍人的時候,你們這些殺才還不定鑽在誰的褲襠里呢。如今可好,在俺面前吆五喝六,指手畫腳,你們這些焦尾巴,拱窟,賣鹽,腆臉爬灰……”
周圍一直密切留意鄭直的一舉一動的眾人看的目瞪口呆,甚至幾個近在咫尺,穿着紅袍的書辦都不敢吭聲。
張文憲遠遠地瞅見,到沒有新奇,畢竟鄭直當初去翰林院的第一日就這麼幹了。雖然了無新意,卻顯然效果十足,之前幾個嬉皮笑臉等着看鄭直熱鬧的書辦此刻已經縮了脖子。
“讓侍書把後邊打通,鑿窗。還有,我有六個書手要用。”鄭直連踹十多腳,這才對就近看熱鬧的幾個書辦道“你們,把這廝送去錦衣衛獄,出了差錯,你們也別想跑。”講完轉身向外走去。
謝遷得到消息趕過來的時候,鄭直已經走了,只看到幾個書辦抬着徐達就要往外走“做啥,人傷得這麼重,哪裏能動,喊御醫。”
“謝閣老。”書辦趕緊哀求“鄭閣老剛剛講了,若是不把徐典籍送進錦衣衛獄,俺們就得進去。”
謝遷瞳孔一縮。他們想過鄭直的所有反應,唯一沒想到鄭直是這種光棍反應“咋回事?”
幾個書辦立刻七嘴八舌的把前因後果講了出來,因為大庭廣眾,幾個人也不好添油加醋,不過只是闡述經過,就已經能夠讓人氣憤了。
“徐典籍果真如此?”謝遷聽后,卻給了所有人一個匪夷所思的決定“讓御醫替他救治,送錦衣衛獄吧。”講完,留下錯愕的眾人,轉身走了。
鄭直的莽撞反而弄拙成巧,化解了謝遷之後的圖謀。如同鄭直每每受制於鄭家名聲般束手束腳,如今謝遷也受制於鄭直的身份,不得不偃旗息鼓,甚至幫着收尾。
沒法子,他們所有的籌劃,都建立在鄭直不敢撕破臉這個前提下。可如今對方不按常理出牌,真的撕破了臉,那麼他們那些對付君子的手段就沒用了。
畢竟自對方走進文淵閣,就已經是內閣的一份子了。鄭直在這期間做出任何荒唐的舉動,不單單是他的荒唐,還是內閣的荒唐。不單單是鄭直丟人現眼,還是內閣丟人現眼。鄭直這塊臭肉無關大局,關鍵不能壞了無數人,歷經幾十年才創立的內閣。一旦招牌壞了,內閣的名聲臭了,它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講到底,鄭直相對於內閣諸公,乃至內閣就是爛瓦片,碰的起。
這個破綻謝遷等人之前也沒有想到,更何況鄭直。可是天下聰明人何其多,內閣露出了破綻,有人自然會聞風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