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攻城略地如卷席
次日,早朝在太極殿舉行。
皇帝李琦居中端坐,太后武靈筠坐在一旁。
滿朝文武分列兩旁,左邊由楊洄領銜,右邊則由李林甫帶頭。
在處理了幾樁無關痛癢的事情之後,李林甫站出來重提在淮南設立節度使的必要性。
“蕭關戰敗,中原人心思動,江淮地區人口眾多,必須設置節度使鎮守地方,招募新兵,支援長安。”
李林甫話音甫落,滿朝文武紛紛表示支持。
退居二線的李適之、韓休、裴耀卿等人惜字如金,跟在人群裏面濫竽充數。
原先支持李瑛的太子黨成員,譬如兵部侍郎郭虛己、京兆少尹韋陟、少府卿劉君雅等人,因為平常隱藏的比較好,並沒有受到李瑛牽連,依舊官居原職。
只有王維這個名氣大於權力的中書舍人遭到罷免,被貶往嶺南道潮州海陽縣擔任縣令。
王維本想悄悄北上靈州投奔李瑛,奈何楊洄派了十幾名官差盯着他,決心把他弄到偏僻的嶺南去赴任。
也就是王維名氣太大,楊洄不敢對他下毒手,以免引起民憤,換了別人也許早就飲恨西北了。
最倒霉的自然就是李瑛的岳父薛絛,這個禮部郎中因為是反賊的岳父,慘遭抄家,全家老幼三十八口悉數下獄,只有次子薛願趁亂逃出了長安,不知所蹤。
李林甫話音落下,身為武太后馬前卒的裴敦復急忙站出來舉薦左金吾衛大將軍常凱旋出任淮南節度使。
原因無他,只因此人的兒子娶了武太後堂兄武達的女兒,成了太后黨的忠實擁躉,所以武靈筠要大力提拔。
裴敦復話音剛落,李琦立刻搖頭反對。
不過有了李林甫的支持,他已經不再氣急敗壞,而是學會了迂迴包抄。
“河間郡王在蕭關吃了敗仗,朝廷正是用兵之際,常將軍執掌金吾衛多年,腹有良謀,豈能輕易調離中樞?”
李琦繞了一個圈,依舊還是堅持提拔自己的大舅兄蘇全忠擔任淮南節度使。
情形依舊與昨天相同,李琦的提議甫一落下,便遭到一片反對,甚至都不用“三裴”出馬,他們的小弟就七嘴八舌的把蘇氏父子貶的一無是處。
武靈筠對自己的影響力很滿意,笑吟吟的道:“皇帝啊,你也看到了,並非母后小瞧蘇慶節爺倆,實在他們不得人心!”
李林甫就在這時候站出來提議,由揚州刺史張均前往淮南擔任節度使。
武靈筠對這個張均有些印象,猶記得張說當宰相的時候,這個張均還給自己送過東西,算得上眼熟。
而且揚州刺史舉足輕重,張均也確實有資格擔任淮南節度使,當即頷首答應下來。
“既然右相舉薦,那就讓這個張均前往淮南開府儀同三司,擔任淮南節度使。”
李琦又惺惺作態的詢問了幾句,這個張均多大歲數,人品如何,是否掌管過兵權?
在得到了李林甫肯定的答覆之後,方才頷首應允:“既然右相傾力薦舉,那就由這個張均出任淮南節度使便是!”
武靈筠又詢問禮部尚書王琚:“骨力裴羅是否已經離開了長安?”
王琚出列道:“啟奏太后,骨力裴羅已經於昨日晌午攜帶承平公主離京返回草原,臣遵照太后的指示,給他攜帶了三千兩黃金,以及五百名隨從。”
“這個骨力裴羅應該知道怎麼返回草原吧?”
武靈筠抬起手腕整理了雲鬢,“可千萬別被叛軍截住,白白便宜了李瑛這逆賊。”
王琚道:“臣為他找了一個熟悉關中的嚮導,骨力裴羅不會走蕭關,而是由其他途徑返回草原。”
“這就好!”
武靈筠頷首,“骨力裴羅手裏也有個三四萬人馬,有他在北邊鉗制李瑛,也能讓他不敢全力進攻長安。”
早朝散去,各部官員依照計劃行事,該出使的出使,該赴任的赴任,該徵兵的徵兵,該調集糧食的調集糧食。
日子過得飛快,轉眼就進入了臘月。
朔風怒號,天寒地凍。
因為天氣寒冷的緣故,大唐的兩個朝廷都按兵不動,各自招兵買馬,調集物資。
蕭關有六萬兵馬駐紮,吃了敗仗的蘇慶節不敢再來強攻,暫時屯兵原州,部署防線,阻擋靈州軍的南下。
好在從蕭關到關中盆地的這條狹窄地形長達三百餘里,西邊是綿延不絕的隴山,東邊是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原。
原州附近東西寬度也不過三十多里,只要在沿途修築工事,就能阻滯靈州軍的南下。
蘇慶節甚至還上奏長安朝廷,等明年春暖之時,從關中徵發三十萬民夫,在原州境內修建一座關卡,拱衛長安。
不過那都是以後的事情,至少要等戰事平息了再說,所以蘇慶節的奏摺如同泥牛入海。
好在,有許多蕭關潰逃的士兵前來原州投奔,半個月下來,蘇慶節又聚攏了五千餘人,這讓他鬱悶的心情稍稍好轉了一些。
僕固懷恩在蕭關外面設置了兩座大營,命兩萬隴右軍在左,田神功率領的兩萬援兵在右,與蕭關互為犄角,牢牢的扼守着這條連接着關中與塞外的咽喉要衝。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靈州降了一場大雪,使得糧草運輸困難。
李瑛不得不放緩統一的步伐,每天與裴寬、李泌、顏杲卿等人謀划著軍政大事。
雖然靈州的官員數量遠遠不及長安,但李瑛卻以皇帝的身份要求自己每日都舉行早朝。
只不過時辰不像長安那樣五更天就舉行,而是在每天的辰時中舉行,也就是李瑛穿越前的早晨八點左右。
參加早朝的人也不多,除了裴寬、顏杲卿、李泌之外,還有改任“上京尹”的東方睿,以及靈州的各級官員。
再就是原先的天策府幕僚,李白、杜甫、王昌齡等詩人,再加上南霽雲、宇文斌、楊昂、馬氏兄弟等武將。
林林總總的三十來個人,看起來不像天子早朝,更像是天策上將的幕僚會議。
王忠嗣似乎沒有從失意中走出來,幾乎每天都沽酒買醉,喝多了就告假缺朝。
李瑛也懶得管他,只是派人盯緊了王忠嗣,在皇甫惟明徹底掌控隴右軍之前,絕不能讓他潛逃。
在這段時間裏,河東那邊最先傳來消息。
夫蒙靈察回到河東節度使駐地之後,接到了太原尹楊慎矜的邀約,請他前往太原城內赴宴。
夫蒙靈察引兵前往,嚇得楊慎矜急忙關閉城門,大聲質問夫蒙靈察意欲何為?
夫蒙靈察直接拿出李瑛的詔書,宣佈皇帝調他前往靈州擔任宰相,由自己兼任太原尹。
楊慎矜大罵李瑛是逆賊,勸夫蒙靈察懸崖勒馬,好自為之。
於是,夫蒙靈察率領河東軍向太原發起進攻,這時候并州大都督長史王昱率領的五千府兵出現,原來他們已經在太原城中埋伏了數日。
夫蒙靈察見楊慎矜與王昱已經有了準備,自己麾下只有兩萬多兵馬,更兼太原城高牆厚,於是引兵退走,轉而向南攻陷潞州、汾州,意在切斷太原與洛陽的聯繫。
夫蒙靈察掌控的河東軍只有兩萬多嫡系,岢嵐軍、大同軍、橫野軍的主將態度不明,於是李瑛要求杜希望率主力大軍南下,冒着嚴寒向太原挺進。
杜希望接到聖旨后誘殺企圖倒向長安的大同軍主將馮鎮,裹挾了五千大同軍一起南下進攻太原。
壯武將軍李嗣業奉命擔任先鋒,率五千鐵騎急襲雁門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破關,兵臨代州城下。
代州刺史鄭昶開門投降,承認李瑛的皇帝是正統,聲討偽帝李琦。
數日之後,河東道行軍大總管杜希望率領四萬大軍進入雁門關,屯兵代州城下。
隨後派遣長子杜位、部將李嗣業、吳恪守等人各統五千兵馬,分別攻打朔州、嵐州、忻州等地。
這些州都是一些下州,城內的兵力不足千人,面對着精銳的邊兵不敢抵抗,紛紛開門投降,承認李瑛的皇帝才是正統,長安的李琦乃是僭越篡位。
大家本來都是自己人,杜希望也不難為這些地方官,讓他們仍舊官居原職,並修書向李瑛稟報河東道境內的戰況。
“呵呵……真是太好了,河東道有老泰山與夫蒙靈察配合,攻城略地如同卷席啊!”
李瑛看完杜希望從代州送來的奏摺,心情大好。
相比於李瑛的春風得意,後宮幾位娘娘的日子就過得有些揪心了。
薛柔作為正宮,娘家人慘遭抄家,如今與王禕被一同囚禁在天牢。
相比之下,杜芳菲家人的處境倒是好了很多。
因為京兆杜氏根基龐大,武氏母子不敢誅連杜希望同族,只能派人抓杜希望的妻女。
但杜希望是小宗出身,在李瑛發跡之前一直擔任縣令,所以他的家眷並不住在長安城,而是住在長安下面的藍田縣。
見勢不妙,杜氏一家卷了細軟跑路,不知所蹤。
崔星彩的娘家住在河北的博陵縣,長安朝廷無暇顧及,同樣暫時無恙。
長安朝廷與靈州朝廷暫時呈現膠着態勢,天知道最後誰會勝出,地方官自然不會傻到去抄崔氏的家。
李瑛安撫憂心忡忡的薛柔道:“愛妃只管放心,岳父也是出自河東薛氏,他們並沒什麼錯,朕料武氏母子不敢濫殺無辜,只不過要吃幾天牢飯。”
為了寬慰薛柔,崔星彩和杜芳菲一起勸李瑛冊立她為皇后。
李瑛委婉的解釋:“長安未復,叛庭猶在,朕身邊的公卿只有寥寥數人,現在還不是冊立皇后之時。等還都長安,入住三大內之時,再立皇后不遲!”
就在這時,守門的侍衛統領伍甲來報:“啟奏陛下,張九齡大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