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紅衛兵文藝浪潮的興起(8)
從《詩選》的作品風格、思想傾向上來看,是典型“文革”運動的產物。創作手法比較單一,內容極左,而詞句卻比較“馴雅”,其中找不到當時的“礙語”。1968年年底的都大專院校紅代會本身已受中央“文革”小組操縱控制,這本詩選能受到各大學工宣隊、軍宣隊的“幫助”,也說明曾獲得“官方”支持。
在這本詩選中還收入了一篇散文詩——《獻給披荊斬棘的人》(佚名),全詩約2000字,是把**吹捧得天花亂墜的一散文詩。
“你是無產階級永遠出鞘的寶劍,你是二十世紀劃破雲空的閃電,你是啊,文化大革命紅色暴風雨中矯健的海燕……敬愛的**同志,你是無產階級有史以來最傑出的女政治家、女英雄,一個普遍的**員!”
——《獻給披荊斬棘的人》
評價這本詩選必須考慮到它編輯時的政治背景。在1968年7月工人**思想宣傳隊、解放軍**思想宣傳隊已經奉**指示進駐全國大、中、小學。在7月26日姚文元的《工人階級必須領導一切》一文在《人民日報》表,傳達了**指示:“工人宣傳隊要在學校中長期留下去,參加學校中全部斗、批、改任務,並且永遠領導學校。”
當時風雲人物——北京大專院校的五大學生領袖:北京大學聶元梓、北京航空學院韓愛晶、北師範大學譚厚蘭、地質學院王大賓、清華大學蒯大富,在7月28日凌晨被**召入中南海,**批評了蒯大富,蒯當場放聲大哭。召見后,五大領袖返校,各自動員下屬放下武器,拆除工事。不久傳達了**最新指示:“從舊學校培養的學生,多數或大多數是能夠同工農結合的……由工農兵給他們以再教育,徹底改造舊思想。”
由此,紅衛兵運動在1968年7月突然中斷,造反的學生由“紅衛兵小將”變身為“再教育”對象。在8-12月66、67、68屆大中學畢業生即踏上了接受工農兵再教育的征途,被分配到祖國最艱苦的地方去接受考驗。
考慮到這本“紅衛兵詩選”結集時的歷史背景,詩選自然具有“奉迎”色彩,但是它畢竟保留了一批歷史材料。其中搜集的一些詩作,雖然通過篩選,剔除、打磨,但畢竟存留下不少有個性的作品和詩作的“原始”風貌。基本上可以說是對紅衛兵運動1966-1968詩歌創作的一次總結集。
1969年4月黨的九大召開之後,各地群眾組織部被解散,社會秩序逐漸得到全面恢復,“文革”便進入了新階段。九大之前的“文革”歷史被有意“遺忘”和重新改寫、解釋。《寫在火紅的戰旗上》這本曾被默許的紅衛兵詩選,也被忌諱提起,受到封禁。
話劇。舞劇。史詩劇
1。話劇《敢把皇帝拉下馬》和大型舞劇《井岡山之路》
1967年夏秋季,是北京各大專院校紅衛兵組織開始文藝活動的黃金季節。各大學的幾派組織都有**思想宣傳隊排演大型節目,在學校、機關、工廠及街頭演出。如:中央戲劇學院的“長征”戰鬥隊、“紅旗”戰鬥隊兩派先後排演了三部多幕話劇:《敢把皇帝拉下馬》、1《海港風暴》和《五洲風雷》,曾南下杭州、廣州演出。
清華大學井岡山在8-9月排練大型歌舞劇《井岡山之路》,於10月1日公演。此劇模仿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全劇歷述清華井岡山的戰鬥歷程,具有鮮明的“地派”色彩。全劇演員有200-300人,參加此劇演出的除了清華大學的學生,還有中央民族學院、地質學院、北航學院(地派組織)、清華附中等校的學生。舞美設計及燈光佈景達到當時最高水準,如:幻燈投影已能表現**頭像放光等。其中有這樣一段舞蹈:一個被“血統論”誣為“狗崽子”的學生,不顧執行資產階級反動路線的老紅衛兵的欺壓、凌辱,堅決要佩戴**像章,頭一次佩戴在外衣上,被老紅衛兵揪下,第二次戴在內衣里,同樣被現奪走,並加以毆打,第三次,他毅然把像章別在自己胸脯的皮肉上,鮮血流淌,震懾了執行“資反路線”的老紅衛兵。此劇當時在北京各大學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