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鋼鐵巨人 二十一(12)
到食堂吃早飯的時候,兩個人又恰好相遇了。戴繼宏狼吞虎咽地吃飽了飯,楊堅的兩個饅頭卻還剩下半個,為了趕時間,便邊吃邊走離開了食堂。
兩個人走出食堂門不久,就聽見後邊有一個不十分生疏的聲音在招呼他們,回頭一看,原來又是那個從北京來的女記者趙嵐。
女記者來工廠採訪快滿一個月了。在這段時間裏,她一直在車間裏跟工人們在一塊兒勞動,一塊兒聊天;能插上手,她就幫着干幾下,插不上手,她就幫他們拿拿工具什麼的,一刻也不閑着;空閑時,和工人們聊得可熱火了,都來的人嘛,工人們會提出許許多多奇奇怪怪的問題,女記者都熱地耐心地回答。在學習**著作時,她還參加到工人們中間去一塊兒討論。昨晚,女記者又隨同戴繼宏、楊堅他們一塊兒檢查大型軋鋼機,爬上攀下,邊聊天,邊了解況,搞得渾身油膩,也一直到深夜才去睡覺。
工人們很喜歡這位女記者。戴繼宏對楊堅說:
“這位記者同志真會深入群眾,不知不覺就把咱們的老底兒掏去了。以前來的有些記者就不行,跑到厂部一坐,電話一響,就把咱工人叫去了。他問一句,咱們回答一句,一問一答,可彆扭了!這樣,他們啥況也不能了解去呀!還有一些人,來廠后,就翻咱們的評比材料,跟咱工人連個照面也不打,這樣寫出來的文章誰要看?我們常說,這些文章都是他們編的。”
楊堅很同意這種意見。他說:“我認為這些寫文章的同志,要想把文章寫好,除了深入下層了解況外,還得跟工人們一塊兒干點活兒。那樣一來,感就真切了。”
這個女記者可真是這樣做了,所以,報上表她的通訊報道,大家都喜歡看。
女記者還有一個特點也很值得讚揚。從車間幹完活兒,就去職工食堂,然後就去單身女職工宿舍,沒去招待所住一等房間,也沒去下館子,也沒常常擺起大城市來的架子,挑剔此地這兒不好、那兒不好……
聽到趙嵐的叫聲,他們倆很快地就停下了腳步。
“去參加慶祝會嗎?”女記者問。
“對!”戴繼宏答道,“一塊兒去吧?”
“好!”
走不多遠,他們便看到梁君從一家小飯館裏走出來,他臉色蒼白,眼圈兒暗,頭沒梳得像過去那樣整齊,衣服也熨得不夠平整。
梁君最後一次檢查有了明顯的進步。車間黨支部進行了分析,覺得這個檢查基本上觸及了他的思想,對自己錯誤的行,有了初步的認識,並能開始去挖掘它們的根源,態度比較好。經黨支部研究,並報請廠領導批准,決定對他免予處分,繼續留在鑄鋼車間工作。王永剛根據黨支部的意見,又找梁君進行了一次懇切的談話,黨支書說:“老梁,一個人所以犯錯誤,決不是偶然的,有主觀和客觀的原因。對於你,主觀的因素居於位。為什麼在新社會成長起來,受了黨這麼多年的教育,還會有這些錯誤的行?這說明,你沒有很好地進行自我改造,跟資產階級家庭不僅沒有劃清思想界限,有時,你還自覺不自覺地展了家庭對你的思想影響。你的屁股還沒有轉過來啊,這就難怪你跟新社會、跟周圍的一切格格不入。你要好好思考這個問題,從過去的錯誤中認真吸取教訓。”
對這番話,梁君現在是比較聽得進去了,他訥訥地向王永剛說:
“王主任,我、我一定聽您的教導,好好改造自己。我考慮了很久,請求組織上讓我到下邊去勞動鍛煉,讓老師傅們進一步幫助幫助我。我要從頭改造起。”
“你有這個願望很好,組織上可以考慮,勞動是一個很好的熔爐,能把人身上的髒東西熔化掉。不過,在未作決定以前,你還應該安心工作。”
當然,一個人有了某種悔改決心,還只是轉變的開始,更重要的還是看他的這種決心,是否能夠化為行動。現在,人們只能從梁君的實際行動中去考察他的決心了。讓未來的歲月,為他作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