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七章 策應(1)
24
1985年6月4日,李世俊在深圳聽到廣播:軍委主席鄧小平宣佈,我軍將裁減員額一百萬……他像一個策應方向的指揮員收到了統帥部出的信號,以最快速度做出反應。當天,他一個長途電話打到昆明,給他的副總經理兼昆明分公司負責人趙安然:“聽到廣播沒有?全軍要大精減。請你馬上與部隊聯繫一下,看我們能做些什麼。目前,至少可以幫他們辦一期轉業幹部培訓班……”
當時,雲南省軍區恰好剛宣佈一批幹部轉業,反正這批人閑着也是閑着,有這樣的好事,不妨試試看。
約有五十名幹部前來培訓班“試試看”。坐下一聽,被迷住了:他們視為畏途的經濟管理,竟然如此新奇有趣,而且與軍隊的專業如此貼近!聽課的人越來越多。課堂設在教導隊院裏,一些軍事教員也蹓躂過來隨便聽聽,一坐下就不想走了,一直聽到底。省軍區反映:教學質量之高,課堂紀律之好,超出想像。
課程的中心,是李世俊親自講授的“用兵法經營”。當他走上講台的時候,有人還納悶兒:這不是xx師的那個架線連長嗎?轉眼之間,他哪兒來的這麼大的學問?
其實,李世俊的專著已出版半年,企業界早已熟悉他的名字,不過是軍旅中人未曾留意罷了。
李世俊確曾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兵。他以做一個合格的軍人為榮耀,嚴格訓練自己的意志和本領。1964年全軍大比武,他和他所帶的班都是軍區的技術尖子,多次參加比賽。他也曾致力於裝備器材的革新,研究出一套線路故障遙測手段,帶人從師一直表演到大軍區。不料在關鍵性的一次表演時遭遇大雨,雨水中電阻生變化,遙測手段失靈了,連總參通信兵部的參謀也替他惋惜。
他信奉“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信條。還在當戰士的時候,就讀過有關孫子兵法的書籍和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他現這兩本書的問世時間相隔兩千年,其精義卻驚人地相似。於是他對中國的古典軍事理論更加尊崇備至。
雖然這個“想當元帥”的士兵做出了一切努力,“仕途”卻總是不順。由於父親解放前做過國民黨軍的醫官,他很晚才入黨。他喜愛文學,又因表過一篇被認為有問題的小說而影響了提升。於是,他日積月累的文韜武略只好暫時鬱積胸中。
恰在這時,一張報紙改變了他的道路。
1974年5月,他在《參考消息》上看到一則報道:日本特別重視對孫子思想的研究。一名叫大橋武夫的企業家著了一本《用兵法經營》的書。據說,他的公司採用這種理論后,效率大大提高,業務飛躍展。
猶如一道電光,在他眼前嘩地打開了一片天外之天。他看到了我國古代兵法應用于軍事領域以外的巨大價值和廣闊前景。這一線閃電下稍縱即逝的天外之天,引得他苦苦摸索了十年;這消息又如一記悶雷,沉重地敲擊着這個熱血青年的民族自尊心。孫子兵法是中國的瑰寶,竟然在外國人手裏開出奇異新花,我們中華民族的子孫有何顏面!
讀到這則消息的中國人何止成千上萬,卻極少有人像這個小連長這樣熱血沸騰,奇想聯翩。那時的中國,幾乎無“經營”可。人們在忙於“內戰”。李世俊曾作為軍代表在工廠“支左”,生產癱瘓的景象令人心寒。然而他有一個樸素的預感:久亂必治。到那時,人們歸根結底要生產,要經營。他決定現在就開始研究,為日後的經濟復興寫一本書。他像一個進城趕集的農民,要趕早市,必須頭天夜裏出。
立志研究孫子的人竟然找不到一本《孫子兵法》。他借來郭化若著的《孫子兵法新編》,之後又借一本《十一家注孫子》,兩本書共計四十萬字,全部一字不漏地抄下來。後來,他終於買到了一本《孫子兵法》。熟讀之餘,又涉獵了《孫臏兵法》、《史綱綱要》、《市場學》、《日本經濟高速展的奧秘》、大學工業管理的全套教材、“哈佛管理叢書”等兵書、史書和經濟理論著作。僅一套“哈佛管理叢書”,全文四百萬字,他就做了五十萬字的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