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功的標準(1)
前幾天,到z家閑聊時他打開電腦讓我瞧,哇,百來篇編輯過的隨筆散文,就像時裝模特兒,整整齊齊列隊讓客人檢閱。***我一連讀了幾篇,的確不乏精彩之處,有的已達到報刊表水平。
文章是z的獨身女兒撰寫的,是她八小時以外的副產品。我知道小姑娘沒怎麼對外投稿,便問她:閑暇只與文字打交道,會不會感到很累?她說“電腦桌有磁性,我很愛坐上去敲打。隨着手指的彈奏,話兒就像泉水擠擠搡搡奔涌而來。”
小姑娘的話語與她的文章一樣,很不一般。我當著其父母的面對她說:“你在文學上已經成功了”!他們全家大笑,說我兜售的這種成功太廉價了。
成功的範疇涵蓋很廣,並非只有一個標準。
不管你懂得不懂得衡量,判斷成功與否總有一個客觀的、普遍的標準。當然,不同人眼中的成功,又可以區分為不同的層次,體現出不同的境界。其多樣性表現在:
——更多地體現在物質回報的成功。比如,或開張了一家商業公司,日進斗金;或創辦了一個養雞場,獲利十萬。這種成功,主要是以人民幣為載體的,它可以被換算成實在的、可觀的數額。物質回報,當然多多益善。
——更多地體現在精神獎賞的成功。像榮獲省勞動模範稱號,像一詩在全國評選中得獎等。雖然這方面的成功在物質上很微薄很抽象,但在精神上卻很豐盈很具體。精神獎賞,同樣很有吸引力。
——更多地體現在內心充實的成功。如願生了一個健康的小寶寶;如願通過了單位的多次業務考試;如願調解了街道的一樁樁糾紛;如願為祖國執行了數百次巡邏放哨;每天過得很盡職、很開心、很充實,也是某種成功的寫實。內心充實,無疑也是人們追求的一種幸福。
第一類、第二類成功,在社會上畢竟是少數。更多的人、更多的時候,成功則顯影在第三類。他們的成功,不在一時的轟轟烈烈,而在平常的點點滴滴。從長遠來看,轟轟烈烈的,成果未必就都比別人大;點點滴滴的,成果未必就都比別人小。一位名不見經傳的護林員,幾十年如一日愛山、樂山、巡山,從沒生過盜伐和火災,直到把一座禿頭山巡成一片茂密的森林,你能說他的貢獻小?能說他不成功?
從某種意義上說,能夠堅守第三類成功的或許更難能可貴,更見其心靈的定力。一味追求外在的物質回報和精神獎賞的人,心中未必有自己喜歡做的事,未必有好性和真興趣。他們喜歡的或許只是名和利。一旦在名利場受挫,其空虛往往致人一蹶不起。
z家小姑娘愛好並堅持文學創作,且文思通暢,便是我所認為的她在文學方面的成功所在。雖然她未曾聯繫出版事宜,也極少對報刊投寄。但她的內心狀態很好,每天都非常充實,都儲蓄文字,都與時俱進。不太在乎表和出版,也一種人生哲學,不能不說其精神生活就不富有。
只要幹活得心應手,只要生活有滋有味,即使沒有豐厚的物質回報和精神獎賞,你同樣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