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螳螂捕蟬,黃雀在後。(1)

1.螳螂捕蟬,黃雀在後。(1)

這年頭,凡是出了名的人或物總會被一些人利用,當作摟錢的篩子,更有勝者還會製造假冒偽劣商品,來藉著品牌賺取黑心錢。***

螳螂捕蟬的故事大家都聽過,我也記得不大清楚了,大概是講,螳螂在炎熱的夏季頂着太陽的酷曬,辛辛苦苦汗流浹背地好不容易捕到了蟬,飽餐了一頓,沒想到它的身後卻突然冒出一隻狡詐的黃雀,黃雀看見螳螂正好吃了個嘴油肚圓,便猛地撲上去把螳螂吞了。

用這樣的故事來形容《十少年作家批判書》或許不太確切,但意思大致相似。十少年作家的作品也不是直接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嘔心瀝血一字一句寫出來的,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用汗水換來“著名80後作家”的美譽,其間何等辛苦只有他們自己知道。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自己卻遭到無端的批判,並且橫挑鼻子豎挑眼地列舉出諸多不是,由此還賺到了不少金錢和名氣,就如黃雀一樣,美美地吃了一頓。

這是借十大少年作家的名氣為自己聚斂名利。

這是明擺着的事實,無可辯駁。

怎麼不來批判我殷謙?原因很簡單,批判我沒有市場,沒有價值,賺不來銀子,弄不好還會偷雞不成賒把米。

在《新京報》上看到這樣的文章,大意是指責現今的文學批評缺乏對“80后”的正確批評,在競爭激烈的商業社會中,傳統文學極力守護着文學的尊嚴;而初出茅廬的“80后”作家卻在文學羽毛未豐之時,成為了市場的寵兒,作品動輒幾十萬冊的市場銷售量使傳統文學顯得異常尷尬。他們還在藉著網絡和媒體的平台向著更深遠的方向展,他們的感表達方式也在對文學的審美方法和主題產生着影響。這一切都使文學界形成了明顯的代際劃分,同時也證明了“80后”深廣的影響力。正是這深廣的影響力市場寵兒為一些商家創造了機會,商家的嗅覺靈敏番茄,他們借雞生蛋的功力更是可見一斑。

“幼稚也好,誤讀也好;批評也好,讚揚也好,有關‘80後作家’的爭論,最為本質的結論是:‘80后’一代人已經登上舞台,並且出了自己的聲音。”評論家孤雲這樣說。

總而之,我覺得《十少年作家批判書》就是一個畸形的出版物,它是在策劃者商業目的驅使下的一個產物,玩弄文字,愚弄讀者,給讀者玩了一個“耍猴”的把戲,裏面着實沒有值得一看的東西,策劃者想賺錢,撰寫者想出名,就是這麼個理兒,這裏面有商家的精明也有作者的稚氣,不值得去津津樂道。

依我來看,《十少年作家批判書》不過就是一堆文字垃圾編織成的繡花枕頭。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一場雪的聖經(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一場雪的聖經(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螳螂捕蟬,黃雀在後。(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