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章 深謀遠慮
鄭畋臉色微變,忍不住皺起眉頭,有些擔憂地問道:“陛下難道要對歸義軍下手?”
“兄終弟及,子承父業,這種事情朝廷決不允許發生,官員和將領的任命必須由朝廷來決定,無論是李克用、劉仁恭還是李成慶、張承奉,他們的權勢都只能止步於本人,如果他們能夠識趣,朕可以給予他們的家眷榮華富貴,但如果他們貪心不足……”
李侃並沒有把話說完,但鄭畋心裏清楚,如果這些人不識時務,那麼等待他們的將是嚴厲的懲罰。
“那陛下您打算派遣神策軍前往涼州嗎?”
李侃沉默了一會兒,緩緩開口問道:“靈州現在有多少兵馬?”
鄭畋仔細思考了一番,“乾寧元年,靈州將士擁立軍校韓遜為朔方留後,朝廷一直沒有正式任命,靈州自此與朝廷失去了聯繫,現在靈州到底有多少兵馬,臣也不太清楚。”
一旁的鄒澤開口道:“陛下,內衛曾經收集過靈州的相關情報,韓遜目前只掌控靈州一座城池,兵馬應該有三五千人。”
李侃輕嘆一聲,“朔方節度使,曾經統經略、豐安、定遠、西受降城、東受降城、安北都護、振武等七軍府,管兵六萬四千七百人,如今卻只剩下靈州一座孤城,再設節度使顯然已經不合適了。”
“傳朕旨意,任命陳鄴為朔方防禦使,率一萬神策軍進駐鹽州,任命韓遜為副使。”
“韓遜幾年前已經以朔方節度使自居,未必會接受朝廷旨意。”
李侃看向鄒澤,詢問道:“韓遜為人如何?”
“回陛下,此人十分重視保境安民,不輕易向外用兵,還率領靈州軍民治理水利,發展農業,使靈州軍民物阜民豐,在靈州頗有威望。”
李侃微微點頭,思考片刻后說道:“那就先觀察觀察吧,如果他心中還有朝廷,朕將來會酌情重用,但如果他存有割據之心,那便留他不得了。”
在歷史上,作為大唐和五代兩個朝代的朔方節度使,韓氏家族經營靈州近二十年,一直致力於保護一方百姓的安全,並為保持絲綢之路的通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李侃堅信韓遜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鄭畋面露憂色,“陛下,左神策軍在延州有三萬兵馬,只調一萬去鹽州是否太少了?”
李侃笑了笑,“解決涼州,不能只靠禁軍,這一萬禁軍只是震懾作用,朕必須要試探靈武軍和定難軍的態度,讓他們也參與進來。”
“呵呵,陛下此舉可謂一舉兩得,既能削弱定難軍,又能削弱涼州軍。”
“鄭公抓緊籌集五萬兵馬半年的糧草輜重,三個月內送往滄州。”
鄭畋聞言一愣,隨即滿臉喜色,“臣領旨!陛下是準備聯合沙陀軍和幽州軍一同對契丹動手?”
“現在北方天氣寒冷,不適合作戰,可以先讓李克用與耶律阿保機進行談判,如果阿保機能主動撤兵,那自然再好不過,但如果他不識趣,那我們也只能動武了。”
“到時候,可以讓李克用和劉仁恭先去摸摸契丹人的底,看看他們的實力如何,然後根據實際情況決定下一步的行動。”
鄭畋聽后不禁有些好奇,試探性地問道:“陛下此次進攻契丹,莫非是想一舉將其征服?”
李侃微微一笑,“呵呵,若能一舉征服當然最好,只是劉仁恭目前僅有七萬多兵馬,李克用則不到五萬兵馬,他們進攻契丹時未必會全力以赴。”
“朕此次進攻契丹其實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目的,那就是重建安東都護府。”
鄭畋聞言頓時一愣,臉上露出驚喜之色,“陛下,平壤、遼東城、新城、幽州、平州以及遼西故城等地都曾作為安東都護府的治所,您打算將它設在哪裏呢?”
“平壤!”
雖然只是簡短的兩個字,卻讓鄭畋震驚不已。
“陛下,平壤距離我們較遠,且與新羅接壤,以平壤作為安東都護府的治所是否有些偏遠了?”
話說到這,他突然像是明白了什麼,“陛下是想幫助賢妃掌控新羅?”
李侃輕嘆道:“新羅的平叛陷入了僵持,三個月前,弓裔建都松岳,自稱后高句麗王,一個月前甄萱在全州建都,稱后百濟王,僅靠新羅王室的力量,短時間內恐怕很難解決內亂。”
“我們在良州和康州不是還有近兩萬兵馬嗎?為何還要繞道從平壤出兵?”
李侃輕輕搖頭,“良州和康州的軍隊還有其他重要的任務,朕決定拿下平壤不僅僅是為了新羅,更是為了未來征討渤海做好充分的準備。”
鄭畋皺起眉頭,滿臉憂慮,“陛下,想要擊退契丹不知道需要多長時間,更何況是收復遼東,很可能會耗費數年的時間,賢妃那邊能等待這麼久嗎?”
“新羅國內的三股勢力實力相當,僵持個一二十年也不是問題,朕有信心在兩三年內成功收復遼東,五到十年內征服渤海和契丹,並徹底解決新羅內部的混亂局面。”
鄭畋無奈地搖了搖頭,“如今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需要用兵,每年在軍隊上的開銷就高達一千多萬貫,如果不是陛下您解決了糧食問題並大力發展商業,恐怕國庫早就已經被掏空了。”
李侃微笑着安慰道:“雖然現在打仗需要投入大量金錢,但只要堅持五到十年,未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百姓們都將過上安寧的生活,這些花費都是值得的,它們將來會帶來更多的回報。”
“鄭公放心,朕不會急功近利,每一場戰爭都有其必要性和戰略意義,我們要以長遠的目光看待問題,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每一次出征都是朕經過深思熟慮的決策。”
鄭畋急忙躬身施禮,“陛下深謀遠慮,臣相信您的眼光,定會全力支持您的決策。”
李侃微笑着擺擺手,“哈哈,恭維的話鄭公就不要說了,朕有時候也難免思慮不周,需要傾聽各方意見,集思廣益,才能做出明智的決策,朕希望你們幾位宰相能夠敢於質疑,多提建議,為大唐的發展出謀劃策。”
鄭畋與王摶急忙躬身行禮,“臣謹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