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東亞、拉美、印度和中國現代化道路的比較(35)

35.東亞、拉美、印度和中國現代化道路的比較(35)

但是,中國無論是與東亞相比,還是與拉美和印度相比,由於房價太高,形成較高的居住成本門檻,向城鎮轉移的農村人口和勞動力無法在城市住得下。未來最危險的是,人口在城鄉間劇烈流動,家庭不團圓導致勞動者行為的無家庭約束,農村老齡化將要比城市快得多,城市化的這種方式導致的社會不穩定,在未來的幾十年中將要比貧民窟存在的印度和拉美嚴重得多。

(4)如不想出一個有效的制度設計和操作嚴厲控制住供養規模的膨脹,嚴厲控制住政府各部門和各行政事業機構的收費罰款,痛下決心精簡其對創業、投資和經營的各種審批和干預,國民經濟展的上層建築負擔會越來越重,社會展的活力會越來越弱,政府在gdp中分配的會越來越多,形成尖銳的政民矛盾和衝突。從東亞韓國和台灣地區的展來看,政府對中小企業都實行了較低的稅收政策,而且,預算控制機構和人員,將政府的膨脹控制住了,使政府的收入規模水平,與經濟展的水平相適應。而印度和拉美,由於民主制度,收稅要通過議會,預算先要議會批准,也將政府的收錢和花錢基本上管住了。但是,在中國,與其他三種現代化道路相比,政府、政府各部門和一些行政事業性機構,其收稅、收費、罰款,沒有被控制住,政府和政府各部門的花錢,也沒有較有效的制度設計控制住。政府實際收入佔gdp的比例過高,在33%左右,政府實際開支佔全部實際收入的比例也要比東亞、拉美和印度高,在40%以上。由於政府依靠權力分配gdp,而這種收費權和花錢權沒有得到制衡,形成gdp中政府分配的比例越來越高。是導致國強民不富的一個重要原因。

(5)長期快速的展過程中,與東亞模式比較,gdp的分配和使用偏重於政府,人民並沒有相應地富裕起來,將會成為國內外關注的一個重大問題,也影響人民對中國**執政的信任。中國大陸是除了東亞展時期外,在長時間中經濟增長速度較快的地區。但是,東亞經濟增長速度快,居民的收入增長也快,其城鄉居民在二戰後60年代到90年代,迅速富裕了起來。而對中國大陸責備較多的是,改革開放快速增長的30年中,居民沒有像東亞那樣快速地富裕起來。導致國內消費需求不足,國民經濟嚴重依賴於出口。一旦外需生問題,國內很容易生嚴重的生產過剩。實際上,韓國和台灣居民迅速富裕起來,從比較來看,並沒有什麼特別的訣竅,就是大力展了大量的小企業。一個基本的經驗來看,狹義的工業化創造供給,而城市化創造需求;大企業形成工業體系,增強國家的生產競爭能力,而小企業則解決民生,富裕百姓。每千人口擁有小企業數量少,是就業困難,勞動在gdp中的分配比例下降,中等收入人口減少,加上大企業收益主要由企業家和政府分配,政府分配gdp的行為約束又松,於是生了gdp中國家分配比率高,居民分配比率低,國強民不富的問題。

總之,從與東亞、拉美、印度三個類型的現代化模式比較來看,中國生政治不穩定和社會動蕩的內部最重要的動因來自於上述五個方面及其合力。

3。調整我們現代化的思路、戰略和工作的重點

那麼,在未來的30年中,如果還要持續快速地推進我國的增長和現代化,並且在現代化的過程中不至於政治上翻車和社會動蕩,需要對目前的展思路、戰略、體制和政策,進行重大的調整。

先,要加快推進城市化的進程,降低人口和勞動力中農村人口和農業就業的比例,以適應gdp中日益快速下降的農業增加值份額。並且,應當推進土地的流轉集中,使農業從分散的小規模經營,轉向較為規模的經營,並且使規模水平不斷提高。通過這樣的戰略,增加城市服務業和小企業的展,增加勞動力的利用,進而增加居民的收入,使國內形成有收入保障的有支付能力的消費需求,使消費對國內大工業化有足夠的消費需求能力,改變目前嚴重依賴國外消費需求的格局。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向何處去(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向何處去(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35.東亞、拉美、印度和中國現代化道路的比較(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