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節族源族稱(1)

1.第一節族源族稱(1)

一、族源

布依族自古以來就生息繁衍於南盤江、北盤江、紅水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區,是貴州的土著居民之一。***關於布依族的族源,由於缺少文字,本民族沒有文獻記載,相關資料只能從漢文史籍中去考證。史學界針對布依族的來源問題有多種說法,綜合起來大致有“越人”說、“西甌”說、“駱越”說、“濮人”說、“濮越”融合說、“漢人”說、“夜郎”國居民後代以及與壯族同源等說法。

“越”是中國古代南方的一個族群,秦漢以前就分佈在中國東南沿海及西南的廣大地區,支系繁多,號稱“百越”(或“百粵”)。其中,分佈在廣西中北部和貴州南部的“駱越”和“西甌”與布依族有直接的淵源。“濮”也是中國古代南方一個比較大的族群,秦漢時期廣泛分佈於中南至西南這一區域內,在雲貴高原與“越”形成交錯雜處的局面,因此在布依族的歷史展過程中又不斷有“濮”的成分融入,史籍中有“越濮”“夷濮”等記載。戰國晚期到西漢,今貴州南部,先後出現了“夜郎”“且蘭”等地方政權,布依族先民是當時這些“方國”的主體民族。漢以後,“越”“濮”等名稱在文獻史籍中逐漸消失,包括布依族先民“駱越”在內的南方諸多民族(主要是壯侗語族)被稱為僚或俚。僚人分佈甚廣,“嶺南二十五郡,處處有之”。《隋書·南蠻傳》說:“南蠻雜類,與華人錯居……曰俚,曰僚……古先所謂百越是也。”目前,布依族中有人自稱本民族為“布饒”(pu4zau2)。“布”(pu4)是“人或族”的意思,“饒”(zau2)意為“我們”。“饒”和“僚”讀音相近,“布饒”和“僚”在稱謂上可能有關係。

學術界有學者認為布依族是由外地遷入貴州的。在布依族地區,民間也普遍流行布依族自外地遷來的傳說,一些家族甚至有家譜記載。大多數認為他們的祖先來自江西、湖廣等省。其中一說是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調北征南”或“調北填南”由江西、湖廣遷來的。明初有大批軍民屯紮貴州,其中一部分人進入布依族地區,經過較長時期,逐漸融合於布依族中,這是今天布依族當中一部分人自稱祖先來自江西、湖廣的原因之一。明清兩代的統治者實行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政策,如規定“土人不得任用為流官,不準考試”,並任意欺壓“土人”,使部分佈依族人忍痛隱瞞了自己的祖籍和民族成分,在家譜和傳說中,往往自稱祖先從江西遷來。另有一種觀點認為,布依族中的岑、莫、黃、王等大姓,祖先在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隨宋將狄青到廣西作戰,戰後留守廣西,後來其中的一部分又進入了貴州。這是歷史事實,但他們到貴州以後,與布依族朝夕相處,也就融合於布依族了。還有居住在黔南邊境望謨、羅甸、獨山一帶的部分佈依族,說他們是從廣西遷來的。實際上,在清雍正四年(1726年),改土歸流之前,羅甸、望謨等地歸廣西泗城府管轄,居住在這個地區的布依族和桂西北的壯族,在語、服飾和風俗習慣等方面基本上一致,交往很密切,彼此間經常互相遷徙。這些地區的部分佈依族確實是由廣西逐漸遷來的。

語是民族的主要特徵之一。布依語屬於漢藏語系壯侗(侗台)語族壯傣語支,與壯語北部方比較接近,基本上可以通話。史學界比較一致的意見是壯族來源於古越人,在來源上與布依族也相同。可見布依族與壯族具有最親近的族源關係,因此,布依族與壯族有同源之說也不無道理。

布依族在其展過程中吸收了部分漢族和其他兄弟民族的成員,在吸收外族成員的同時,自身也有一部分融合於外族。布依族從外地遷來的傳說,只是反映了古代各民族一部分成員之間互相融合的事實,它反映了布依族歷史展的一個側面,但不是布依族族源的主流。

總之,布依族是世居貴州的一個古老民族,是從古越人中的西甌、駱越支系及其後的僚人逐漸展起來的,在長期的歷史展過程中,先後有古濮人及後來的漢族和其他民族成分融入,逐步形成了今天人數眾多的布依族。另一方面,布依族也有融合於其他民族的。這正說明中國民族大家庭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血肉相連,共同展的事實。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布依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布依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第一節族源族稱(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