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論實事求是(2)

37.論實事求是(2)

在我們黨的歷史上第一次明確地提出思想路線問題,是在1930年5月**寫的《調查工作》這篇文章中。這篇文章在1964年收入《**著作選讀》時,由作者自己改題為《反對本本主義》。改題時**回憶說,他“先寫了一篇短文,題名《反對本本主義》,是在江西尋烏寫的。後來覺得此文太短,不足以說服同志,又改寫了這篇長文,內容基本一樣,不過有所揮罷了。”這是一篇論戰的作品,筆鋒犀利、潑辣,思想內容十分深刻。它一開頭就鮮明地提出了“沒有調查,就沒有權”這個後來在我們黨內成為馬克思主義起碼常識但在當時卻使人耳目一新的口號。通篇文章就是從各方面闡明提出這個口號的理由。這個口號反對了當時黨內和紅軍內的一種錯誤的思想路線,是**自己從事和倡導調查工作的實踐體會的生動概括,代表了一條正確的思想路線——把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運用於黨的實際工作的思想路線,也就是“**人從鬥爭中創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線”。文中還闡明了“中國革命鬥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況”這一偉大真理。完全有理由這樣說:這篇文章初步地提出了**思想活的靈魂的三個基本點(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的雛形。

1931年4月2日,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以總政治部主任**的名義向紅軍各政治部和地方各級政府出一個通知。通知的末尾,有一個重要提法:

“我們的口號是:

一,不做調查沒有權。

二,不做正確的調查同樣沒有權。”

這是對“沒有調查就沒有權”這個口號的補充和展,使這個口號更加完備了。從《反對本本主義》這篇文章和總政治部這個通知中可以看出,**是把這個口號作為黨的正確的思想路線和工作方法的基本口號,在黨內反覆加以宣傳和闡的。

可惜的是,這個口號和它所代表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思想路線和工作方法,當時沒有為黨的中央所接受。不但沒有被接受,在1931年11月召開的中央蘇區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贛南會議)上,這個口號連同**在紅軍和在蘇區土地革命中制定和執行的正確政策,遭到了錯誤的批評。所謂“否認理論否認政治的狹隘的經驗論的落後思想”的指責,就是這次會議的決議中提出來的。這是六屆四中全會以後王明的教條主義統治中央並在中央蘇區貫徹執行的結果。

**後來在《農村調查》的序中曾經談到過歷史上的這場爭論。他說:“‘沒有調查就沒有權’,這句話,雖然曾經被人譏為‘狹隘經驗論’的,我卻至今不悔;不但不悔,我仍然堅持沒有調查是不可能有權的。有許多人,‘下車伊始’,就哇喇哇喇地議論,提意見,這也批評,那也指責,其實這種人十個有十個要失敗。因為這種議論或批評,沒有經過周密調查,不過是無知妄說。我們黨吃所謂‘欽差大臣’的虧,是不可勝數的。而這種‘欽差大臣’則是滿天飛,幾乎到處都有。斯大林的話說得對:‘理論若不和革命實踐聯繫起來,就會變成無對象的理論。’當然又是他的話對:‘實踐若不以革命理論為指南,就會變成盲目的實踐。’除了盲目的、無前途的、無遠見的實際家,是不能叫做‘狹隘經驗論’的。”

國民黨的“圍剿”和黨的領導的教條主義錯誤使中國革命遭到又一次嚴重挫折。遵義會議帶來了新的轉機。在解決了黨中央的領導問題、軍事路線問題、政治路線問題這些迫切問題以後,為了認真地總結中國革命的經驗教訓,為了徹底地清算王明教條主義的錯誤,肅清它的思想影響,為了從鬥爭中創造新局面,需要進一步把問題提到思想路線的高度來解決。《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已經開始朝這個方向提出問題。前一篇結合對過去政治策略上的錯誤的清理,特別批評了“聖經上載了的才是對的”這種把“本本”當“聖經”的思想,這是同本本主義作鬥爭的繼續。后一篇把對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經驗的總結提到哲學認識論的高度,可以看做是《實踐論》的先導。《實踐論》、《矛盾論》的寫作正是這些先導的工作的進一步展,是把總結中國革命經驗的問題提到認識論上、提到思想方法和思想路線上來系統地加以解決的必然要求。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與黨員幹部談作風學風文風(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與黨員幹部談作風學風文風(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37.論實事求是(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