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第131章 朕要見血

133.第131章 朕要見血

第131章朕要見血

此戰中表現顯眼的將領頗多。

曹休率三萬騎分割包圍吳軍、而後又督四萬步騎與孫權隔江對峙。以曹休大司馬的權責之重,其人的權勢幾乎是不可抑制的。

朱蓋不過是一名老革而已,為將可以不能為帥,此戰中雖然立下功勞,但幾乎不可能被任命為方面之任。

剩下的幾人,幾乎都是士人出身了。

豫州刺史賈逵雖然被曹休排擠,屢屢負責修營寨、修道路這種事情。但畢竟皇帝看在眼裏,也曾對賈逵多次稱讚。

前將軍滿寵原是地方之任,在建安末年方才領兵作戰。此戰之中負責扼守挂車防禦,雖然有功勞苦勞,但確實如王凌彈劾的一樣,傷亡過大損失過重。

青州刺史王凌負責督挂車以南諸軍,無論是阻擊還是強奪挂車,兩件事情做的都很漂亮。

曹休、朱蓋、賈逵、滿寵、王凌……

曹休和朱蓋是不太可能了,滿寵也似乎可能性不大。賈逵還是王凌呢?

司馬懿此時在心中盤算着賈逵和王凌兩人的身家背景。

賈逵是河東郡人,和自己算是臨郡。當時武帝曹操在洛陽去世之時,正是自己和賈逵一起籌劃了武帝喪事,並且和賈逵一起將武帝的梓宮移送到鄴城。

雖然賈逵與自己多年未在一起共事,想必默契還是有的。而賈逵又與曹休不睦,曹休在東南權重,皇帝會不會也想分曹休的權柄呢?

至於王凌,王凌本是漢末司徒王允的侄子,出身高門心氣頗高,常常以此自矜為傲。和司馬懿相處起來的私誼,遠沒有賈逵一般好。

那……就賈逵?且不論司馬懿獨自在此心思婉轉,思考着在皇帝的提議背後,可能蘊含著如何巨大的人事變動,曹真卻從軍事而言,開始和皇帝一一說明起來。

曹真說道:“啟稟陛下,若如陛下所說在潛口兩岸修築要塞、在皖城附近屯田以求積蓄糧草、修造戰船,那麼這就不僅僅是軍事本身了,相比之下要複雜的多。”

“早在大司馬之前,當年劉馥劉元穎為揚州刺史的時候,曾單人獨騎來到合肥之處,收攏流民修築了合肥城,並在附近修治芍陂、茹陂等水系,還有建造學校、屯田等事。並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曹睿點了點頭:“大將軍說的對。若是不能一朝一夕完成,一年兩年呢?三年總該成了吧?”

“不論如何,在潛口處修建要塞扼守皖水,這件事還是能先做起來的吧?”

曹真應答到:“此事不難。大司馬四萬軍隊在彼處,此事做起來快則一月,慢則兩月,定能成功。”

“不過,大司馬在那裏率領的兩萬步、兩萬騎都是中軍,在彼處做修建要塞的事情,是不是有點大材小用之感呢?”

曹睿沉默片刻說道:“既然中軍更寶貴些,那麼要用外軍了?”

曹真點了點頭:“皖城之處附近幾乎沒有多少百姓,也無從徵發徭役。中軍做此事浪費、又不好讓吳軍降兵在邊境處待着,用外軍和州郡兵最好。”

見皇帝和大將軍討論起選擇哪支軍隊、哪個將領來做此事,在場的司馬懿、劉曄、辛毗、黃權、陳矯幾人,都紛紛像有默契般的閉口不言。

都是人精。皇帝沒問到自己,這種事情怎麼好摻和呢?

曹睿又看向司馬懿:“司空,卿以為此事如何去做?調外軍和州郡兵來做嗎?”

司馬懿沉默片刻,接著說道:“陛下,臣以為要在皖城、潛口處屯田為功,以求積蓄糧食和修築戰船,單有軍隊屯駐是不夠的。如同這種徭役之事,若處處讓軍隊去做,那軍隊還有多少心思作戰呢?”

“臣剛剛聽了陛下的話,也聽到了大將軍的話。”

“首先,臣以為此事必然能成。東吳叛逆之所以敢據江自保,都是因為大魏沒有水道入江之故。”

“皖城和皖水與濡須塢和濡須水不同,東吳在此處並沒有存續多年的要塞,而若大魏修建要塞扼守地利,那麼難受的就是孫權了。孫權他日若是要攻皖城一帶,或許就如大魏現今攻濡須一般艱難。”

“其次,臣以為單有軍屯是不夠的。或許可以從中原調一些屯田民來此,農閑之時兼服徭役,則修築水利、修建城池、積蓄糧草,可一應而全。”

“而朝廷在皖城得此大勝,百姓也必然歡欣鼓舞,因而敢於來此。若有堅城在前為要塞,想必百姓也不會存在逃亡之事。”

“或許,還能吸引早年間逃亡東吳的江淮民眾,重新回到皖城所在的廬江郡一帶生活。”

“此事對國家有利無害,是積蓄國力而非耗費。”

曹睿坐在位子上開始思索起來。

如當下討論的、要在皖城周邊修築要塞強化防務的這種大事,曹睿除了自己的判斷之外,一般都會去諮詢大臣的意見。兼聽則明偏信則暗,這個道理曹睿還是懂的。

一般來說,若曹真和司馬懿的意見統一的話,這件事從大處來看幾乎就可以去做了。曹真考慮軍事、考慮穩定多一些,司馬懿則考慮效率、財力多一些。

如今這件事情,司馬懿和曹真都認為不僅僅是需要軍屯,也需要民屯,也需要得力的能臣來治理地方。若按照這樣的原則來看,豈不是需要一個既能作戰、又能管理民政的能臣在此?曹睿在心中想了片刻之後,已經有了兩個初步的人選:王凌和賈逵。

至於進一步選擇哪一人來做此事,曹睿還未想好。若能與二人當面奏對時交流,想必會更加穩妥一些。

曹睿看向曹真:“大將軍,此番徵發的州郡兵現在都在何地?”

曹真想了想說道:“回陛下,此番共徵發了州郡兵三萬。”

“豫州刺史賈逵的一萬人此時都在皖城,作為大司馬的後援。這是由於賈逵在眾將中南下最早、還提前派人增援皖城的緣故。”

“青州刺史王凌的八千人、東莞太守胡質的兩千人、琅琊太守孫禮的五千人,共計一萬五千人由王凌所督,此時正在挂車處。”

“而兗州刺史王昶的五千人,和劉若的五千人一同在無強口大營。”

曹睿點了點頭。

賈逵和王凌二人是離的最近的。前將軍滿寵的軍隊也隨在自己後面回了壽春,傷亡太多沒有辦法。

曹睿環視眾人問道:“諸卿以為該用賈逵還是王凌?此二人與大司馬最近。”

眾人一時間都不說話。

曹睿面對這種情況也是輕車熟路,指着劉曄問道:“劉侍中,賈還是王?”

劉曄回道:“稟陛下,皖城此地在豫州之南,離青州甚遠。臣以為該用賈逵。”

曹睿沒有說話,接着指向辛毗:“辛侍中,卿呢?”

辛毗說道:“臣以為二人均可。如陛下之言,此地還是要由外軍來守的,和州郡兵是哪個州的並無多大幹系。”

下一個是黃權,黃權回復道:“臣以為均可。”

等到輪到陳矯的時候,陳矯說道:“賈逵治政優於王凌,臣以為應選賈逵。”

曹睿接着看向曹真和司馬懿,二人紛紛表示均可。

且不說這些表示均可的人,單說贊同賈逵的劉曄和陳矯。

劉曄素來以看人精準出名,他所說的理由乃是賈逵更近。若遷移豫州民眾、或者將豫州屯田民到皖城這邊,由豫州刺史做顯然會更加方便。

而陳矯曾任尚書令,從政績的角度肯定了賈逵。陳矯的意思很清楚,同樣都能用兵,賈逵更擅長民政些。

曹睿此時已經大概有數了。看來面對這種敏感問題,還是人人回答、人人過關的方法比較管用,起碼不會推諉。

曹睿說道:“朕清楚諸卿各自的意思了,待朕思索兩日後,再確定最後的人選。”

又說了幾句話之後,眾臣紛紛告退。幾人從堂中走出去的同時,看到毌丘儉已在外面站了好一會了。毌丘儉年紀小、官職又小,給這幾位朝中大員行了一串的禮,方才進入堂中。

毌丘儉向皇帝行禮:“陛下有何吩咐要臣去做?”

曹睿坐在堂上看着毌丘儉:“仲恭,走近一些。朕有話要對卿說。”

毌丘儉也不遲疑,走到了皇帝的桌案之前。而曹睿也沒多說什麼話,將衛烈帶過來的書信轉了半圈,推給毌丘儉來看。

毌丘儉看后大驚失色,還沒等到毌丘儉說什麼的時候,曹睿就直接說道:“仲恭,既然卿看到此事了,朕就不把這封信給卿了。”

“拿着朕的符節,帶着此戰中繳獲的吳軍旗幟,到洛陽向朝廷、向宮中,大張旗鼓的替朕報捷!”

毌丘儉領命過後,曹睿又小聲的說了幾句:“朕不是曾經和卿討論過魏諷一案嗎?武帝在漢中之時,鄴城魏諷言辭惑眾,被先帝誅殺。”

“當時朕還不理解先帝為何要誅殺魏諷,魏諷也沒有這個本事造反。但朕現在想明白了,殺魏諷不為什麼,就是為了權威不能被冒犯這麼簡單。”

曹睿盯着毌丘儉的眼睛:“告訴衛師傅,朕要他殺人、要朝中見血!衛師傅如何去做,朕一概不論。”

“仲恭,聽清楚了嗎?”

毌丘儉面容堅毅的點了點頭。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我不是曹睿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三國:我不是曹睿
上一章下一章

133.第131章 朕要見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