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導論(2)

21.導論(2)

在民族文化的其他表現形式上,白族也都取得了高度的藝術成就。繪畫方面,有《南詔圖傳》《大理國張勝溫梵像卷》等藝術珍品;雕刻方面,有被譽為“南天瑰寶”的劍川石寶山石窟和聞名中外的劍川木雕;建築方面,大理三塔和白族民居的藝術成就向來為學界公認;民間工藝方面,白族扎染、大理石工藝等,早已遠近馳名;民族文藝方面,白族有創世史詩和敘事長詩,並有豐富的神話傳說故事。其中大本曲是較為成熟、特點鮮明的說唱藝術,白劇是藝術形式較為完備的民族劇種,白族洞經音樂保存了最為豐富和系統的道教古典音樂;在文獻方面,白族有自己的古老文字——白文,並有相關的歷史文獻,其中最早的文獻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可見,白族文化不僅在文化交流方面有着突出的民族多樣性,本民族的文化形式也是異彩紛呈的。

四、多元文化的和諧統一

人類社會有着不同的種族和文化,而不同的種族和民族文化如何共存共生,一直是人類社會面臨的重要課題。在白族地區,多民族、多地域的文化長期共存,相互交流,相互影響。而白族文化在其歷史展過程中,以積極、開放的精神,不斷吸收外來文化,並使之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白族文化的各個層面,都鮮明地體現了這一特點。無論是文學藝術、宗教信仰、建築雕刻,還是風俗習慣、倫理道德等方面,都是多元文化的和諧統一體。以最能體現人類精神世界的宗教為例,白族地區不同宗教千百年來和睦共處,至今境內佛教、道教名山並存,村寨中本主廟、佛寺並建,在本主崇拜中,不同宗教的各種神祇可以在同一個廟宇中和諧共處,共享香火,甚至成為本主神,為白族人所信奉。如觀音、太上老君等佛、道神祇,都成了本主神。本主信仰創造了一個開放而統一的神靈世界。這在人類文化史上並不多見。借鑒其他民族、其他地區的文化為我所用,既體現了一種開放、寬容的文化精神,更是一種傑出的文化創造。

黨的**報告指出:“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要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之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保持民族性,體現時代性。”白族文化是白族人民汗水和智慧的歷史結晶,也是值得繼承和揚的文化財富。在新的歷史時期,中華民族正在迎來偉大復興,我國各民族之間社會、經濟和文化的聯繫空前密切,與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也日益頻繁,白族文化展的上述特點和歷史傳統,仍有其現實的意義和價值,值得加以借鑒和弘揚。

《中華民族全書》總序

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蔡國英

黃河出版傳媒集團寧夏人民出版社歷經三年時間,組織策劃編寫了《中華民族全書》,是一件值得關注的事。

這套《中華民族全書》主題鮮明,彰顯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和而不同”的理念,執著追求:充分展示56個民族豐富多彩的文化內涵;全面探尋56個民族波瀾起伏的歷史軌跡;深刻解讀56個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氣質;真切反映56個民族生機勃勃的展前景。一有歷史的傳承性。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以新的視角挖掘民族文化的題材,提煉民族文化的豐厚資源,使之脈絡清晰,連貫自然,富有時代感。二有寬廣的包容性。本套叢書由57卷組成,由各民族學者獨立完成,在56個民族56卷書的基礎上推出一卷《中華民族》,既體現了“整體大於部分之和”的原則,又全面地介紹各民族的概況、社會文化、族際交往等。三有系統的完整性。叢書體例統一,篇章結構完整,各分卷相對獨立,保持了嚴謹規範的編著風格。四有科學的嚴肅性。編者對於重大題材進行反覆論證,對於細節認真斟酌,立項嚴謹,編著嚴格,審讀嚴肅。五有生動的可讀性。記述準確,筆墨生動,圖文並茂,創意新穎。如有關家庭禮儀、取名習俗、婚姻習俗、節慶習俗等社會文化的介紹,讓讀者在趣讀中增長知識,引想像。總之,這是一套反映中華56個民族歷史文化知識的普及性讀物。

歷史是一面鏡子,文化是精神、是脊樑。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通過大量閱讀和深刻領悟中華民族的形成與展,對於進一步激愛國熱,堅定愛國信念,獻身愛國事業,增強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凝聚力,對國家的長治久安,民族的偉大復興,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有意義的。希望這套叢書能夠給讀者呈現出56個民族豐富多彩、波瀾壯闊的美麗畫卷,為第22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獻禮。

是為序。

2012年5月

null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白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白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21.導論(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