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三節當代有影響的文化人物(1)

11.第三節當代有影響的文化人物(1)

一、當代白族教育家、史學家、民族學家、詩人馬曜

馬曜(1911~2006年),字幼初,白族,雲南省洱源縣茈碧人。現代中國著名的教育家、民族學家和歷史學家,也是一位堅定的**員和社會活動家。他在學術界享有極高的聲譽,被季羨林先生盛讚為“雲南學界領袖群倫”。

馬曜先是一位革命家和社會活動家。1931年,馬曜在上海光華大學加入中國**。1945年利用雲南省參議員的合法身份,積極從事民主鬥爭。新中國成立后,馬曜被任命為省委民族工作小組成員,組建雲南省民族事務委員會。1953年,他提出邊疆一些社會形態較為滯后的民族可以在國家幫助下,展經濟、文化和互助合作,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直接過渡”理論是切合實際的科學論斷,為**雲南省委所採納,極大地促進了雲南民族社會的跨越式展。1959年,馬曜出任中緬勘界辦公室副主任,親率勘察隊,跋涉於2000餘公里長的中緬邊界線上,在極其艱苦、危險的條件下,完成了中緬勘界工作。

馬曜長期從事民族教育工作和學術研究工作,取得了極大成就。馬曜任國家民委民族問題五種叢書常務副主任編委,組織編寫了《白族簡史》《彝族簡史》等16種少數民族簡史,17本各民族調查資料,6種民族語志,約佔全國民族問題五種叢書的三分之一。1963年,馬曜與廖鸞和合作表了長達十萬字的論文《從西雙版納看西周》,在學術界影響深遠。1973年,馬曜主編的《雲南各族古代史略》,突出反映了古代雲南各族人民對維護祖國統一的作用,有很高的歷史價值。1983年,馬曜主持編寫的《雲南簡史》出版,該書獲中國出版界、史學界頒的“全國愛國主義優秀通俗歷史讀物優秀獎”。馬曜主編的《雲南民族工作四十年》獲1993~1994年度滇版圖書一等獎、國家民委民族政策研究優秀成果獎。據不完全統計,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馬曜相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主編、獨撰、合著、參編學術著作40多部,榮獲國家及省部級科研成果大獎7項。馬曜對於雲南歷史學、民族學的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促進了雲南文化的大展。

作為教育家,馬曜執教60多年。在擔任雲南民族學院院長期間,馬曜以教育家的戰略眼光和氣魄,在短短几年內,將雲南民院從一所民族幹部輪訓學校改造為綜合性普通大學,使雲南民院取得了長足的展。1992年,國務院表彰馬曜先生為展我國高等教育作出突出貢獻的專家。

馬曜還是一位詩人,其舊體詩集《茈湖精舍詩初集》,在白族文學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二、白族戲劇家、詩人、文藝理論家楊明

楊明(1919~2005年),大理市喜洲人,白族戲劇家、詩人、文藝理論家。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中國民主同盟常委、雲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雲南省政協副主席、中國民主同盟雲南省委主委,雲南省文聯主席、雲南省文化局副局長、雲南省劇協主席、雲南省滇劇院院長。

楊明9歲時,因家庭貧困,到下關商店裏當學徒,1936年到昆明讀書。他積極追求進步,抗日戰爭開始后,寫了許多詩文,曾出版過《抗日詩抄》。1945年參加“中國民主青年同盟”,同年參加中國民主同盟,在楚圖南等領導下積极參加愛國民主運動和學生運動。蔣介石挑起內戰以後,他創作的長詩《死在戰場以外的中國兵》,曾被聞一多先生在反內戰群眾大會上朗誦,極大地鼓舞了民眾。

楊明孩提時代深受白族傳統文學和白族“吹吹腔”“大本曲”及滇劇等傳統戲曲影響,加之聰穎好學,為日後從事和領導戲曲改革和戲曲創作奠定了基礎。新中國成立后,他長期擔任雲南戲劇界和文藝界的領導職務,在組織雲南戲曲改革的同時,在劇本創作和整理改編傳統戲劇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他改編創作的滇劇《牛皋扯旨》獲1956年文化部頒的全國優秀劇目獎,飲譽全國。經其改編並成為滇劇名劇的劇目還有《打瓜招親》《鼓滾劉封》《京娘送兄》《借親配》《高山紅霞》等,《借親配》還被拍攝為電影上映。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楊明根據白族著名傳說編寫出白劇《望夫雲》,獲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獎和第一屆全國優秀劇本獎,即後來的“中國曹禺戲劇獎劇本獎”。這是新時期雲南戲曲創作的扛鼎之作。他主持編創的民族、地方戲劇目還有白劇《紅色三弦》、花燈《探乾妹》《鬧渡》《蕎花》等,全面推動了雲南地方戲曲和民族戲曲的展和影響。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白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白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1.第三節當代有影響的文化人物(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