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三節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民族文化創意產業(2)

5.第三節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民族文化創意產業(2)

二、白族工藝美術的創新和展

白族有着悠久的工藝美術傳統。近百年來,白族民間傳承的很多工藝美術產品民族特色濃郁,技藝精湛,在滇西乃至雲南全省都有良好口碑。改革開放以來,隨着旅遊業的展,文化產業的興起,白族勞動人民在傳統工藝美術技術的基礎上,創新了適應於新時期的白族工藝。白族傳統工藝既滿足了社會需要,也得到了繼承和展,同時也是白族人民提高經濟收入的重要手段,這是一種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兼顧的展模式。

白族的工藝美術產品種類很多,其中以大理石製品、劍川木雕製品、扎染、羽毛畫、草編製品、金銀飾品、下關沱茶最為有名。這些傳統工藝都在新時期得到了較好的繼承和展。

大理石製品是白族手工藝品的一絕。近幾年來,隨着生產工藝的不斷提高,機械加工設備的採用,使各類工藝製品式樣更加新穎美觀,製作更加精細,不僅恢復和展了浮雕、圓雕、圍屏、六方花盆等具有民間特色的傳統工藝,還創造了大批美觀實用的工藝品,僅大理石廠就生產60多個品種,令人目不暇接、愛不釋手,為旅遊者提供了豐富的紀念品。聞名遐邇的大理石產品,現在不但行銷國內各省市,還遠銷東南亞、日本、敘利亞、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卡塔爾、美國、法國、加拿大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

劍川木雕是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工藝品。木雕產品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房屋建築,主要有白族民房中堂使用的格子堂門,斗拱翹角的各式樓、台、亭、榭等。二是傢具,主要有桌、椅、茶几、屏風、寫字枱、衣櫃等用具。現在大理市和劍川縣在繼承傳統木雕花的基礎上通過不斷地提高創新,進一步展了雕花木傢具的工藝。新展的雕花木傢具(又稱雲木傢具),專用纖維細密、韌性強、木紋縱橫交錯的青皮木為原料,以雕龍畫鳳、山水花鳥等為圖案,彩花大理石鑲嵌而成,在圖案造型上,參照傳統花紋,糅合當代技巧,古色古香,典雅大方,成為大理白族自治州重點出口產品。現已進入國際市場,銷往日本、加拿大、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德國、剛果(金)等國和港、澳等地區。劍川縣走“公司+農戶”的集約化經營路子,全縣有木器木雕工藝人才7000多人,木器木雕生產企業11家,個體經營戶1500多戶,2004年全縣木器木雕產值達3000多萬元。

扎染是白族著名的民間手工藝品,但長期以來市場狹窄,生產規模小,工藝也相對簡單,只用作白族婦女的裝飾品,如頭巾、手帕和掛包等。改革開放以來,在各家各戶單獨生產的同時,成立了大理市周城扎染廠、巍山縣民族織染廠、大理市民間扎染廠等,極大地擴大了生產規模,也為數萬農村白族婦女提供了施展特長的舞台。周城扎染廠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通過不斷創新,試製出彩色扎染。在原來以蝴蝶花為基調的4個花型的基礎上,增加了馬牙花、梅花、毛蟲花等20多個花型品種,產品除頭巾、手帕外,又生產了床單、桌布、門帘、沙布等50多個品種。周城扎染廠生產的“蝴蝶”牌扎染布榮獲農業部授予的“金龍獎”。巍山民族織染廠不斷提高扎染這一傳統產業的科技含量,增強其市場競爭力,啟動了純天然草木扎染固色技術和織布開兩個項目,生產的扎染布榮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和優秀創作設計二等獎。僅巍山一縣,扎染產業的年產值已達2500萬元,實現利稅200多萬元,出口創匯近2000萬元。2008年,大理市、巍山縣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扎染藝術之鄉”。

製作金銀飾品在白族地區有着悠久的歷史。白族金銀飾製作的技藝精巧,工匠們一般都會打制扭絲鐲、扁桃鐲、剪練、八仙、帽花、戒指等50種以上的產品,深受國內外各族人民的喜愛。鶴慶縣新華村是國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國民間工藝之鄉”和“中國民俗文化村”。改革開放后,鶴慶縣已形成以新華村為主,新華、秀邑、母屯、板橋、羅偉邑等村共同參與的民族手工藝品加工產業。共有加工戶1000多戶、家庭從業人員2500多人、僱工1000多人,加工作坊面積38578平方米,擁有固定資產8000多萬元,年加工民族手工藝品320萬件,產品銷售收入1億元,加工戶實現利潤4000多萬元。各類手工藝品不僅暢銷國內廣大的少數民族地區(特別是藏族地區),有的還銷往日本、尼泊爾、印度、緬甸等國。新華村還將民族工藝與文化旅遊緊密結合起來,2010年被國家旅遊局確認為4a級旅遊景區,這必將為新華村民族工藝的傳承和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白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白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5.第三節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民族文化創意產業(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