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六節取名習俗(2)

11.第六節取名習俗(2)

取乳名儀式(或稱命名禮)一般在嬰兒生下一七、二七、三七或三個月之內舉行。***為男孩取名叫“弄璋之慶”,為女孩取名叫“弄瓦之慶”,皆同內地漢族。取名這天殺雞宰豬,大宴賓客,稱請“湯餅客”。命名禮請客,除本家族的人可以口頭通知外,對岳家、遠村親戚朋友和老人必須下請柬。岳家的請柬必須由女婿親自去送,其他可由別人送,因為岳家是“肇錫嘉名”者。

親戚朋友收到請柬,做客時要送米、雞蛋、紅糖、豬肉、小孩衣服鞋帽等作為賀禮,或送幾元錢。小孩生下后請“吃稀飯客”時送過禮的只需赴宴即可。岳家一般要盡量多約幾家本宗族的近親一起去做客,表示女家重視和熱鬧。岳家禮物一般是紅糖、米、茶、雞、雞蛋和小孩使用的一套完整衣物,包括衣服、鞋帽、繡花裹背、腰撐、披風、紗巾、印有太極圖的頂頭帕、搖籃、百家鎖、項鏈等。來客交禮后,婦女來客由舅媽率領進入產婦房內看望產婦和小孩,並說一通祝福讚揚的話。

酒菜上齊后,女婿敬第三次酒時,跪拜岳丈,並呈上紙筆墨硯,請岳丈給外孫“肇錫嘉名”。如果席間還有長輩,則外公要敬讓給長輩。外公(或其他賜名者)將擬取的名字講出,並說明含義,然後徵求婿家和其他客人的意見。乳名多用白族語取,但近十年來也逐漸使用漢語來取。取名多按字輩,與長輩的名字不沖犯、字意吉祥、聲音響亮和諧的,即是好名。經過一番議論,雙方都同意后,就由一人寫在大紅紙的“命名帖”(又稱庚帖、八字帖)上。有的人家即將“命名帖”貼在牆上,有的則收在鏡框裏妥善保存。

當然,並非所有白族人都嚴格按上述方式取名。有些人家取乳名不講究形式,而且也沒有繁複的儀式和禮節,如由爺爺、奶奶和爹媽自取,有的則請親戚朋友代取。有的取名方法帶有濃郁的宗教色彩,如先由家庭長輩、舅父等提名,再請巫師打卦,以吉卦的提名來命名。有的人家“嗣息艱難”,孩子經常夭折,或孩子不足月生下,體弱多病,父母怕其養不大,常到本主廟、佛寺、道觀請廟卒、和尚、道士賜名,得到的名字就是神名。白族地區還有與內地類似的取賤名習俗,比如阿狗、阿牛、康登(白語意為罩得)等,認為取賤名容易養大。

取乳名方面,白族地區還有一種奇趣而寓意頗深的習俗,那就是給嬰兒搶一個名字或向別人討一個名字。要搶名的人家,往往躲在路旁、村口或從家裏突然跑出來拉住被搶的人往家中拉,有的地方還象徵性地用嚇唬、打、罵等風趣的形式把被搶的人拉拖進家。被搶的人還不明白是怎麼一回事時,主人家已把嬰兒抱到他手上,並把他拉到早已準備好的酒席桌的上八位坐席上,才向他說明給嬰兒取個名字的要求。被搶的人這才明白是一場虛驚,於是滿心歡喜地給嬰兒取個名字,才入席同宴,受到主人家全家人的熱招待。與搶名相反的是討名,先要選好向哪家去討,並要請人去徵求人家願不願意給個名字,若同意給,那雙方要擇日舉行。這一天,被討的人要備下三五桌酒席,去討的人要抱一隻大公雞和一些禮品,並邀約親友數人抱上小孩一齊去。在席面上,被討名字的人當著眾親友及小孩父母給小孩取名,並寫下取名單,給小孩一套衣服、一雙筷子、一個碗,碗裏要盛滿米,從此把小孩當自己親生兒女一樣對待。白族人的乳名及搶、討來的名字不作正式名使用,待小孩長大后,還要取一個名字,叫學名。也有的地方把搶、討來的名字作學名或正式名字使用。

勒墨人取名一般在嬰兒出生后的第二天舉行。祖父在世,由祖父命名;祖父去世,由父親命名,家族長輩參加。命名時,要用一碗米、一塊肉、一杯酒祭火塘神,口念一個名字,然後用兩個貝殼占卜,貝背黑,貝腹白,卜時兩貝腹朝上出白為吉;一白一黑介於好與不好之間,這個名字可以用,也可以再卜另取;兩貝背朝上出黑為不吉,需再卜另取一個名字。名字一般為兩個或三個字。男孩取名最後一個字多是棟、扒、戛、金、扎、翁、栽等;女孩最後一個字多是普、舍、章、介等。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白族(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白族(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1.第六節取名習俗(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