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文人的節操(2)
李自成,顯然這樣盤算,如果俺不到北京去摘這個桃,關外的清人肯定要先下手為強了。與其由他撿這個便宜,為什麼我不馬到擒來,坐享其成?
應該承認,李自成一路“流寇”過來,由小而大,由弱而強,能有今天的輝煌,是一個了不起的政治家,也是一個了不起的軍事家。這一點,前輩作家姚雪垠先生窮其畢生之力,用長篇歷史小說證明,此人在政治上的高明,在軍事上的成熟。姚老真是煞費心思呵!一定要將**在《論持久戰》中游擊戰略的十六字方針,落實到李自成的實踐中去;一定要將**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建立根據地,用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思想,貫徹到李自成的行動中去,這難度該是多大呀!其實,在文學上,真實,是最美的。百分之百的真實,百分之百的美,要是美到一百一,一百二,就可能要弄巧成拙,貽笑大方了。有什麼辦法呢?在中國文學史上,實用主義,功利主義,常常是大家、名家、老作家的難以規避的致命傷。為一個人寫,而想得到大家的鼓掌,恐怕是很難兩全其美的事,這也是姚老一生為他這部著作,終於未成“顯學”而抱憾不已的事。
幸好,大家也都明白這一點,小說不是正史,古人早說過了,“小說家”,乃街頭巷尾的“稗史演義”罷了,姑妄之,姑妄聽之,若信以為真,則大謬不然。因為,李自成再偉大光明正確,畢竟跳不出時代的局限。作為一個農民的政治家,一個農民的軍事家,不可能具有高屋建瓴、俯瞰全局的戰略觀點。農民守着土地,有其勤勞樸實善良本分的優良天性,一旦離開土地,那小農經濟制度所養成的短視淺見的小格局,貪得無厭的大胃口,陰冷殘酷的報復心,冒險盲動的破壞性,種種弊端,便會暴露無遺。隨着權力的逐漸增大,**也逐漸膨脹,隨着身價的日益抬升,野心也日益狂妄。君不見近年來那些落馬的黨政幹部,報紙上有過披露,大部分,甚至絕大部分有着比李自成還好的出身和成分呢!
公元1644年,大年初一,在西安過年的李自成,他要建大順國,稱大順王了。看來,他是打算先實習一下,預演一下,然後,到北京紫禁城裏,再戴上那頂皇冠時,就省得京城老少爺們兒笑俺們老陝,土得掉渣了。大順政權的成立,說來幾乎等於笑話。究竟是這年的初二,還是初三,甚或是初四成立,這幫革命家都說不準了。有一條可以肯定,不是初一,那天盡忙着包餃子,煮餃子,吃餃子了。道理很簡單,端着一碗熱氣騰騰的餃子,就着一盞香甜可口的稠酒,面臨“分田分地真忙”這桌盛宴的農民軍,自然是只顧看着碗裏,望着鍋里,計算能到自己手下多少勝利果實了,不會費心思記住建國的日期。於是,這個烏合之眾的農民政權,什麼時候建立,什麼時候終結,史家索性一概忽略,倒也痛快省事。但李自成很起勁,造曆書,封功臣,開科取士,檄告遠近,露布天下。國號曰大順,年號曰永昌,以西安為西京,為他的臨時都。至於真正的,未來的大順國都,他宣佈,就是馬上要去攻打的北京。
二月二,龍抬頭,李自成就率大順軍浩浩蕩蕩出征了。
先陷汾州,再取太原,后奪大同,勢如破竹;接着,攻上黨、彰德,占固安、真定,逼近京畿,然後,起總攻。3月11日,據宣府,15日,破居庸,16日,陷昌平,17日,包圍京師,18日,拿下外城,農民軍由外八門蜂擁而進。這種閃電般的進攻速度,比之擁有阿帕奇直升機、悍馬裝甲車的美軍攻伊部隊,有過之無不及。這支農民軍跟隨闖王作“流寇”,南北馳驅,東西征戰的隊伍,終於衝破黎明前的黑暗,看見德勝門城樓子上的黃瓦翠檐,一群一群的鴿子在跳跳蹦蹦,甚至依稀聽到更遠的,也許是紫禁城上空嘹亮的鴿哨。在眾軍呼嘯中,騎在烏騅馬上的李自成,我想他應該是開心的,很開心的,從統帥的觀點,這是一個大獲全勝的日子,從老農的觀點,這是一個豐收在望的日子。那時的他,絕不會料到,不出一個月,還要從這裏灰溜溜地打道回府。所以,我不解,在北京市的五環路外,由德勝門去昌平的公路上,有一尊李自成的騎馬雕像,那張農民的臉,為什麼一定要那麼神色凝滯、嚴峻、憂鬱和不開心的樣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