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顧維鈞,我的1919年(5)
其次,顧維鈞的睿智以及把握民心和歷史潮流的能力讓人欽佩。***顧維鈞在巴黎和會上的表現無疑讓人欽佩,就連美英法的國家元都對顧維鈞的精彩表現而感嘆和佩服不已,甚至中國的敵人,日本的談判代表,也不得不承認,顧維鈞的精彩演講和談判技巧給他們帶來了非常大的壓力和不利影響。
顧維鈞作為民國第一外交官,他具有高度的歷史使命感,準確把握了歷史的展方向。面對列強逼迫中國簽約,代表團內部又四分五裂的危機局面,如果顧維鈞和其他代表一樣,為了個人利益,選擇逃避,或者屈從於壓力而簽約,必然被民眾痛罵和被歷史所唾棄。但顧維鈞始終都保持着清醒的頭腦,他認識到了民心不可侮,民意不可違,中國要求自由、獨立和解放是歷史展的必然趨勢,因此他最終選擇了拒簽。可以說,雖然中國失敗了,但他的這一決定卻是非常明智的。
再次,顧維鈞的表現足以證明,弱國並非沒有外交,而是需要傑出的外交家。“弱國無外交”這句話一直都被用來概括近代中國在外交上屢遭屈辱的常用語;也就是說,權是建立在擁有實力的基礎上的,沒有實力的國家是沒有權的。不過,這並不意味着弱國在外交上沒有一點影響——在近代近百年的國際外交史上,小國、弱國外交取得勝利的不在少數。雖然中國人在巴黎和會上的努力以失敗而告終,一個精明的外交家無法改變歷史的命運,但顧維鈞在巴黎和會上精彩的表現,至少讓所有藐視我們的人清楚,沒有實力不代表沒有志氣。
對於近代飽受屈辱的中華民族來說,也許如巴黎和會一樣,悲慘的日子多到無以計數,這些日子因為歲月的流逝,可能會被後人輕易就遺忘了。但是顧維鈞和中國這段屈辱悲憤的往事,卻深深地記錄在了中國歷史以及世界歷史上。
可以肯定的是,在為列強侵略屈辱的百年時間裏,顧維鈞拒絕在和會上簽字的行為打破了近代以來中國在與列強交涉中“始爭終讓”的慣例——在中國需要她的外交官為主權挺身而出的時刻,31歲的顧維鈞義無反顧地承擔起了歷史的重任。這次拒簽在中國的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中國第一次堅決地對列強說“不”,終於打破了“始爭終讓”的外交局面。這也是中國外交勝利的起點。以後,中國一步步奪回了喪失的主權。
現在,巴黎和會整整過去了90個春秋,回想起這段歷史,依然能給後人帶來很多的感慨。顧維鈞為了國家,在列強決定犧牲中國的利益之後,做了巨大的努力,力圖為國家爭取最大的利益。弱國無外交,現在人們似乎更應該反思,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裏,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避免悲劇的再次生。
對於顧維鈞,無疑是一位功不可沒的愛國外交官,他一身的傳記,已經是現代中國的一部外交史。他一生堅毅果敢地為國為民,註定會永垂不朽。晚清政府倒下了,民國政府建立了,可是民國政府似乎依然延續着晚清的歷史悲劇,但正是由於顧維鈞這樣的英才,才使得中國看到了希望,看到了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