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未雨綢繆(2)
為了將軸心國的注意力集中在該地區,空海行動也是必不可少。6月初,海空轟炸——5天內就投放了5300噸炸藥——迫使意大利島嶼潘泰萊里亞島以及島上的守備部隊投降。布魯克想要藉此番輕鬆的勝利表明,接下來的目標就是西西里,他還投放一隊美英聯軍在島的西端,向東行進。美國聲稱軸心國的大部分機場都在東部,還說要攻打西西里西部的灘頭陣地。他們提出了另一個計劃:從希亞庫斯着陸——之後馬耳他如潘泰萊里亞島一樣保持中立,以此反駁。於是布魯克的計劃就落空了。
然而,此番爭論改變了美國的姿態,他們開始在地中海地區實施行動。因為美國計劃者認為,這些規模較小的行動有利於困住軸心國。他們還討論了入侵撒丁島的硫磺行動。只有艾森豪威爾向他表明該計劃並不會對大圍捕行動造成過大幹預,馬歇爾才同意這個計劃,並且派兵到非洲守備。
1943年7月5日,希特拉終於實施了他那再三延遲的進攻計劃——在東線戰場攻打庫爾斯坦。他延遲作戰是為了往戰地引進新型武器,為此,他還讓蘇聯將這裏變成了死亡陷阱。這場規模浩大的戰役中,有2000000軍隊、6000輛坦克和4000架飛機參戰。經過一周的激烈戰鬥,德國的虎鉗,第9和第4裝甲軍團之間的距離有了些許靠近。
1943年7月10日,盟軍實施了硫磺行動,裝甲步兵旅於撒丁島四面着陸,交相呼應:奧里斯塔諾、阿爾塔諾角、佩克拉角和帕爾馬斯灣。本次襲擊讓軸心國猝不及防;因為肉餡行動讓他們誤以為西西里島才是下一個目標,他們還在加強西西里的防衛。這次入侵打敗了撒丁島上的兩支意大利師團,可是第155擲彈兵團在奧里斯塔諾與美國的第34步兵旅生了激烈交鋒。
一天後,希特拉取消了攻打庫爾斯克的計劃;撒丁島之失讓他停下了步伐,抽身回來。盟軍採取的一系列欺騙行動使他們在地中海內外一再增兵。此外,墨索里尼開始召回在希臘和南斯拉夫的軍隊,準備自衛。撒丁島落入盟軍之手(希特拉對這個結果毫不懷疑),下一步就該是意大利北部或者法國南部了。
西方的行動一再活躍,希特拉不再只關注東部戰線了,然而他的軍隊分佈範圍十分狹窄。到7月中旬,還有210個師在東部戰線,44個師在法國,20個在斯堪的納維亞,17個在巴爾幹,5個在意大利。他需要保留斯堪的納維亞的軍隊,尤其是芬蘭,以保護珍貴的鎳和鐵資源。巴爾幹需要軍隊來保護東線戰場的運輸線路。他還需要軍隊在意大利幫助墨索里尼,以防盟軍突然襲擊。而他在法國的軍隊將盟軍堵截,防止他們開闢第二戰場,同時若是東線損傷,此地還可用來重建與恢復軍隊。他意識到兵員補充越來越困難,後來逐漸有蘇聯志願者(蘇聯衛國戰爭期間,成千上萬的士兵為了避免牢獄之苦,平民們為了避免死於飢荒,便加入德軍充當“志願者”)加入德軍勤務兵部隊,蘇軍俘虜也成為了德軍的一分子。希特拉一邊命令手下的將軍們修築以第聶伯河為核心的“東牆”防線,一邊加強軍隊重組,整備軍務。他還命令隆美爾在北意大利設立指揮部,隨時準備應對盟軍的任何行動。由於對意大利人並不信任,希特拉還策劃了阿拉里克行動,旨在保持阿爾卑斯山西部線路暢通,並在必要時解除意大利盟友的武裝。
8月,蘇聯在奧廖爾動了大規模進攻,企圖利用德軍在庫爾斯克所受的重創。雖然他們也在德軍的進攻中蒙受了巨大的損失,但是大量的物資儲備使得他們有能力急促反攻,並乘勝追擊。整個8月,德軍巧妙反擊,撤退至第聶伯河,給進攻的蘇聯造成了駭人聽聞的傷亡。斯大林損傷430000名士兵,外加2500輛坦克,使得第二戰線的補給要求進一步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