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非洲(2)

8.非洲(2)

進攻持續了5天,卻毫無突破。托馬,接着是隆美爾,於10月26日來到了戰場,他們熟練地採取流動策略進行猛攻。可是,這類消耗型戰術的結果體現在制空權上,對此,盟軍出動飛機的架次要比他們的對手多出10倍。比起裝甲戰,軸心國在空戰中失去的坦克和飛機數量更甚。蒙哥馬利於28號改變了戰略方向,試圖從海岸(增壓行動)突圍,可是隆美爾又一次阻撓了他。於是他只能返回,重組軍隊,再次進攻,而此時萊特福特行動已經迫在眉睫。這樣一來,兩方都得以喘息,然而他們已經損失慘重。

隆美爾見戰勢不妙,於是派一隊德國非洲軍團回到富卡,開始採取防禦措施。他派了一個私人代表回到柏林商討應對當前形勢的策略,並且申請自由行動。

蒙哥馬利以第51高地師為先遣部隊實施新一輪進攻的同時,隆美爾也收到了希特拉的回答。可想而知,希特拉下達的命令是“絕不能退後一步”,於是隆美爾只得沮喪地服從。幸運的是,第21裝甲師起了激烈的反攻,阻止了盟軍新一輪的進攻,可是卻因此蒙受巨大的損失,將隆美爾的得力坦克減少到了50輛。凱塞林在參觀了前線后,也同意隆美爾的觀點,認為阿拉曼一線已經勢不可守,他還“建議”隆美爾將希特拉的命令當成建議,而不是直接命令。也是在那個時候,蒙哥馬利停下來了。然而,得知火炬行動幾天內就要停止,已經於兩周內損失近600輛坦克和14000名士兵的他,決定屯兵蓄力。隆美爾也試着這樣做,可是他已經犧牲掉了三分之一的步兵,90%的坦克以及大多數大炮。於是他只能繼續派兵西進至富卡和托布魯克。

1942年11月8日,火炬行動讓軸心**隊措手不及。法國人還在各地抵抗,同時大部分登陸都取得了成功,並且在羅馬和柏林引起了重大反響。最終,希特拉同意隆美爾撤軍(灰溜溜地)並且計劃派軍到突尼斯阻止盟軍。馬耳他方面並沒有進行任何干預,空中運輸非常順利,盟軍的機場相距太遠,無法支援。11月,德軍將盟軍的先遣部隊堵截在突尼斯。至於東部,隆美爾往後撤退,抵達厄·阿蓋拉,陸軍第8集團軍在後追擊。蒙哥馬利小心地尾隨其後,卻在富卡碰得鼻血直流。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誰打敗了希特拉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誰打敗了希特拉
上一章下一章

8.非洲(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