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馬耳他(1)

4.馬耳他(1)

7月初,丘吉爾回到英國參加國會選舉,那是他的對手借托布魯克事件起的政治變動。***就在着陸的時候,他收到了戈頓傳回的關於馬耳他形勢的消息——要是到7月15日還沒有得到供給,那麼他們就不得不投降了。丘吉爾並不需要這最後通牒。因為,在英國歷史上那些晦暗的歲月里,馬耳他抵禦圍攻的能力一直都令人矚目。4月份,喬治國王向該島授予喬治勳章,那是英國的最高非軍事榮譽獎,理由是該島“表現出了永遠聞名於史的英勇與奉獻”。丘吉爾即刻就報給皇家海軍,說他們會派另外的護航隊前往;他說:“戈頓,一定要告訴人民,海軍絕不會拋棄馬耳他。”

丘吉爾以475對25的票數贏得了國會選舉,可是馬耳他卻未能在內閣會議上取得支持。鑒於皇家海軍承諾要派護航隊到俄羅斯,要讓斯大林的軍隊堅持戰鬥,這比馬耳他的存亡更為重要,於是他們相應減少了海軍的物資供給。他們只是希望戈頓能夠勒緊腰帶,堅持到8月。

實踐證明他不能。1942年7月15號,他派使者到羅馬擬定投降協議。一周后,馬耳他投降了:倖存的軍艦和飛機開走了,彈藥儲備被摧毀,一支軍隊乘佈雷艦和潛水艇快速離開了。馬耳他人民看着意大利的戰艦駛進大港,卸下滿船的食物,他們飽受着憤怒與絕望的折磨。

英國失去了它在地中海中部的最後一座棱堡。

馬耳他的投降對戰爭造成了重大影響,可這影響絕不是立即見效。

軸心國的領導們非常高興,因為,第一,馬耳他並沒有軍隊駐紮,不會破壞他們的補給線;第二,他們不必投放大批軍隊在島上;最後,他們甚至不用攻打馬耳他。德國和意大利的領導們都認為,這次投降解決了他們在非洲遇到的許多供給問題。

然而,他們錯了。

拿下托布魯克后,隆美爾又前進了300英里,之後,他在埃及境內的阿拉曼附近停下來,該地距離開羅只有800英里。隆美爾的軍隊已經筋疲力盡,而英國沙漠空軍和剛剛抵達的美國第13空軍又駐紮在該地區,這樣一來,他的供給線就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問題的關鍵在於:無法從軸心國港口運輸物資,更何況那些港口經不住攻打。就算是離他最近的港口托布魯克,每天都只能運送1000-2000噸物資;再加上8月6日的空襲,將可載數減少到每天600噸。佔領馬耳他后,軸心國船隻就可以安全經過通往巴扎西和的黎巴里的航路,然而要給隆美爾的8個意大利師和3個德國師運送供給,並非易事。儘管他已經進入埃及境內,並且直朝尼羅河地區進軍,可這時,他也意識到供給問題不容小覷。

對盟軍來講,馬耳他失守又是一則壞消息,這又給丘吉爾增添了壓力。然而,所幸的是,他的對手於7月初競選失敗后,並不打算這麼快再來一次。因此,英國相的政治時運暫且無礙。他催促美國積极參与對北非的戰爭。華盛頓方面,馬耳他淪陷后,羅斯福也感受到了更大的壓力,他要儘快讓美**隊參戰,以支援丘吉爾。於是羅斯福就將這壓力轉嫁給馬歇爾,他只能不願地派艾森豪威爾到英國擬定北非作戰計劃。馬歇爾仍然相信,進入北非會讓美**隊困在地中海地區,比1943年法**隊被困還嚴重。於是他開始計劃通過他的波列羅計劃來減緩往英國調軍的速度。他指出,馬耳他一旦失手,其他針對軸心國的行動——西西里、希臘和意大利本身——變得更加困難了,於是他建議羅斯福(同時命令艾森豪威爾)繼續大圍捕行動。

羅斯福因為馬歇爾最終參與了北非的行動而感到高興,於是欣然同意。他還想起了在蒙巴頓舉行的討論,那就是計劃突襲法國,於是他向丘吉爾詢問法國的具體信息。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誰打敗了希特拉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誰打敗了希特拉
上一章下一章

4.馬耳他(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