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第317章 不就幾個爛慫土人?

318.第317章 不就幾個爛慫土人?

第317章不就幾個爛慫土人?

作為女性,章德寧和王安憶實在是沒辦法不去喜歡戴鳳蓮這樣一個女性角色。

或者在《紅高粱》這篇小說里,她們看到了女性對於自身性別的超越。

雖然還有着一定的狹隘。

譬如戴鳳蓮最引以為傲的,還是她6歲就被纏上的一雙小腳。

這也說明,意識形態的覺醒並不是一蹴而就的。

“同期發出這麼多篇文學評論,看來《人民文學》很重視《紅高粱》這部小說啊。”章德寧說。

1982年第6期的《人民文學》上,當期不僅刊載了《紅高粱》的小說,還有整整三篇《紅高粱》的評論文章。

且,作者都是文學評論界的評論大家。

像是文學批評家李陀《感覺和創造性想像——關於中篇小說“紅高粱”》:“.《紅高粱》寫得美而大氣,從語言藝術的角度看更是不同凡響。

《紅高粱》視角下的抗日戰爭,突破了之前幾十年間以八路軍、新四軍和民兵游擊隊等為主角的主流抗日戰爭敘述模式。

江弦選擇了一群不曾被注意的邊緣人土匪為小說的主角。

他們自發地跟日本鬼子進行殊死搏鬥,而他們自己的生活,則是敢愛敢恨,嫉惡如仇,充滿着一種《水滸傳》以來的民間野性傳統。”

可不就是如李陀所說。

余占鰲是混不吝的性子,因為喜歡九兒,就殺掉了單家父子,這樣一個土匪似得人物,又在日本人來了的時候,扛起槍杆子組織抗日。

這樣的人可不就在我們這片土地上,而且是一直被忽略的視角。

名聲大一點的,譬如山西的那位山大王.除了李陀,《人民文學》還刊發了閻綱同志,以及他們《京城文學》主編王濛的文學評論。

王濛在評論文章當中高度評價了《紅高粱》這篇小說,他說:

“江弦一開筆就是一場大霧。

從《紅高粱》這部小說中,我看到了江弦敘事一種令人恐懼的發酵能力。

閱讀過後,我獲得某種藝術滿足,就像喝了小說中寫到的高粱酒,而且喝得很酣暢。”

《人民文學》每期不到20萬字的篇幅,這一期的三分之二的內容,幾乎都是《紅高粱》這篇小說以及對其的探討和評價。

章德寧和王安憶作為編輯,自然明白,這樣重量級的陣仗,說明《人民文學》內部有多麼重視這樣一篇《紅高粱》。

而在她們看來,《紅高粱》本身的質量,也確實值得《人民文學》不遺餘力的為其助勢。

“安憶,你那篇尋根文學作品寫的怎麼樣了?”章德寧想起不久前王安憶也在構思的一篇“尋根”文學作品,跟她打聽起來。

王安憶面色一窘,咕噥着說,“還在寫着。”

此刻她一想起不久前自己對那篇《小鮑庄》的洋洋得意,就覺得臉有些發燙。

同為“尋根”,同為鄉土氣息濃厚的題材。

江弦交出的答卷太過完美,以至於王安憶如今覺得自己所寫的每一個字都看起來那麼可笑。

再想到不久之前,她還自信滿滿的認為自己在尋根文學領域的造詣和領悟,足以追趕上江弦的步伐,能夠做他的對手。

看過《紅高粱》以後,王安憶就像被潑了一盆冷水,醒悟過來。

她哪算得上是江弦的對手?對手是那種一會前,一會後,你追我趕的那種。

她和他是那種,江弦庫庫往前,她連他影子都追不着,越甩越遠。

這是對手?

王安憶是真的有點沮喪。

這會兒但凡是文化界有了解的人,在評判文學創作成績,恐怕都不會將她這個江弦的同齡人和他放在一起比較,因為根本就不是一個層次。

真要比一下,只能找個不了解文學的人來做裁判。

因為王安憶好像就長的顯得還比較厲害。

跟江弦倆人往那一站,冷不丁給人感覺她才是《紅高粱》的作者。

“你也不用太妄自菲薄。”

章德寧看出王安憶的自閉,開口勸慰:“踏踏實實寫伱自己的東西就好,不用受別人的影響,《紅高粱》雖然精彩,但那畢竟是江弦寫的小說。”

章德寧的意思很明顯,她很擔心王安憶在被《紅高粱》震撼到以後,放棄自己原有的風格,轉而追求酷似江弦的文字和句子。

在她看來,江弦那種驚世而出的敘述方式,是不可模仿也沒辦法模仿的。

如果王安憶追求那樣的東西,按照江弦的方式寫,那她將永遠都只是江弦門下的一個小嘍,永遠沒辦法實現突破。

章德寧的提醒非常及時,王安憶很快醒悟過來。

是啊,那畢竟是江弦啊。

他的語言是很多人公認為藝術的水準。

她又何苦一定要將他視作目標?一定妄圖着對他實現超越呢?想通這一點,王安憶苦笑一聲,終於覺得心中順暢許多。

在接下來的時間裏,章德寧和王安憶都很關注《紅高粱》這篇小說在讀者以及文化界內引起的反響。

而闡述江弦小說必定在社會上受到歡迎並引起極大的轟動的“江弦現象”,也一如往常的被驗證。

《紅高粱》橫空出世以後,《當代作家評論》這部在全國影響力巨大的文學評論類雙月刊,於1982年第3期上一次性推出四篇評論江弦作品的文章,並全都是對《紅高粱》這篇小說進行專論。

評論家雷達《歷史的靈魂與靈魂的歷史——論“紅高粱”的藝術獨創性》:“驚異於作者江弦想像力的奇詭豐贍,他筆下戰慄着、戰叫着的半個世紀前的中華兒女,不僅是活脫脫的生靈,而且是不滅的魂靈。”

李清泉《讚賞與不讚賞都說——關於“紅高粱”的話》:“我覺得《紅高粱》是強悍的民風和凜然的民族正氣的混聲合唱,馳名的《黃河大合唱》的某些部分,可以和《紅高粱》的某些部分在聽覺和視覺上相互參照和相互輝映。”

季紅真《憂鬱的土地,不屈的精魂——“紅高粱”》:“凸顯了民間抗日力量的勃興,作品中的人物表現出強烈的民族氣節和民族精神,這在如今正高漲的民族主義浪潮中格外搶眼。”

作家從維熙《“五老峰”下盪輕舟——讀“紅高粱”有感》:“在老題材下開拓出新意”,是革命歷史戰爭題材下“忽而盪出一葉小舟”的瀟洒之作。

“五老峰”就是編者按中提到過的革命歷史戰爭題材“五老峰”:老題材、老故事、老典型、老主題、老手法。

從維熙一句“五老峰下盪輕舟”,將《紅高粱》這部小說在當今時代的文學意義勾勒了個完全。

《紅高粱》掀動滿城風雨,江弦卻和朱琳,以及《車水馬龍》的劇組,一起坐上前往SX省首府的火車。

中國電影家協會將在SX省首府XA市隆重舉行1982年“金雞獎”、“百花獎”的授獎活動。

“你說我這一年真夠忙的。”

踏上黃土地的江弦哭笑不得,“不到半年時間,我又是往西南跑,又是往東北跑,現在這又來了大西北。”

朱琳一想,可不就是如江弦所說的一樣,“到處看一看,對你的創作也是好的。”

江弦也覺得有道理。

他是得多去看看,多長長見識,不然萬一哪天寫個阿勒泰,別人說你都沒去過阿勒泰,你怎麼寫的阿勒泰。

雖然這事兒也不稀罕。

畢竟文學界就是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有的作家根本就沒到過那個地方,卻寫出了關於那個地方的千古名篇。

像唐代被稱為“詩鬼”的李賀寫《雁門太守行》,“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蕩氣迴腸,實際上他根本沒去雁門郡。

還有范仲淹寫《岳陽樓記》,他也沒到岳陽樓,看都沒看見過。蘇軾就更有意思了,錯把湖北赤鼻磯當成三國時期的赤壁,遊覽以後寫下了《前赤壁賦》、《后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

都特么沒去對地方,把赤壁寫的跟真的似得。

82年的XA市,繁華程度顯然不比京城,也不比長春。

江弦和朱琳轉了轉,看着街頭有不少婦女蹲在道路兩邊兒,衣着有點兒土氣,面前擺着編織竹筐,裏面是雞蛋。

這會兒很多人管這個叫“雞屁股銀行”。

這不是罵人的話,指的是“賣雞蛋”攢錢的行為。

天高黃帝遠,西安環境相對寬鬆。

這會兒,土地責任制改革到戶已經開始實施,所以農民在種田的間隙里會散養些土雞鴨,下的蛋呢,就私自賣兩錢兒補貼家用。

西安有意思的事兒還挺多。

話說西北這邊比較乾旱,1974年,有幾個農民XA市的臨潼區西楊村附近打井。

這一打下去,不得了了。

竟然挖出幾個陶土片。

再往下挖,越挖越不對勁。

陶制的士兵頭像、陶制的馬、青銅兵器.把這些玩意一拿,全公社都震驚了。

後來有個《人民X報》的記者回家,知道這件事兒以後寫了篇文章發在了《人民X報》上。

看的是人人好奇,國家也很快重視了起來,那就組織着考察一下吧。

一開始弄不明白,後來從牛棚里拉了幾個人過去,這一研究,一合計。

媽呀,秦始皇陵!兵馬俑這會兒還沒評為世界第八大奇迹。

不過也很出名,XA市修了博物館供遊客參觀。

本着來都來了的心態,江弦跟着興沖沖的王好為導演,還有朱琳以及《車水馬龍》的其他主創,一塊兒去博物館參觀。

這會兒又沒導航,只能跟當地市民問路。

市民那叫個一臉不屑。

“兵馬俑?”

“幾個爛慫土人有啥看的?”

實在人間真實。

好在還是告知路線,幾人到了地方看了看,老祖宗留下的東西確實震撼。

朱琳和王好為幾人都目不轉睛。

“有鼻子有眼的。”

“真靈巧,活靈活現的。”

“這手藝,那個時候就那麼高超啊。”

這會兒就已經不能下坑近距離參觀兵馬俑了。

雖然管理不嚴,大夥倒也都挺自覺,都不敢下去,生怕給cei了賠不起。

兵馬俑算是中國文旅的一角,84年裏根和夫人南希訪華,來到西安,首先參觀的就是秦陵兵馬俑,還被特許下到坑中近距離觀看。

江弦看着這些土人,心裏一陣奇異。

他後世也來看過兵馬俑,跟這會兒眼前的完全一個模樣。

滄海桑田。

兵馬俑幾十年紋絲未變,世界卻已變幻成為和這個時代完全不同的樣貌。

金雞獎和百花獎“雙獎”授獎大會在西安的舉辦,給整座城市帶來一種生機勃勃、喜氣洋洋,到處呈現一派歡樂的景象。

就連城樓上都拉了橫幅:

“熱烈歡迎第二屆‘金雞獎’第五屆‘百花獎’授獎大會在本市召開!”

10日,晚7點。

大會在SX省體育館舉行。

今夜星光燦爛,裝點一新的體育館彩旗飄揚,燈火通明。

評委席的左邊寫“第二屆金雞獎”,右邊寫“第五屆百花獎”,倒也沒簡單到用大紅色橫幅,還是燙金大字,中間還有個本屆授獎大會的logo。

來自各條戰線的群眾代表二千五百多人,從四面八方趕來,連同數以千計的圍觀群眾,使體育館四周人聲鼎沸。

沒錯,這年頭雖然沒有粉絲這一說,但是人民群眾對心愛演員的追捧和熱情也絲毫不差。

無需刻意,哪怕在國內這樣的環境下,電影這玩意也能造星出來的,這是電影本身就具備的屬性。

沒有紅地毯,各劇組的演員們就被大巴車送過來,然後一波一波上台向觀眾們打招呼。

江弦走在最後,將露臉的機會讓給演員和導演。

他聽着喇叭裏頭主持人的介紹,陣仗讓他有種“現在,向我們迎面走來的是《車水馬龍》代表隊啊呸,劇組”的錯覺。

不是說不好,這就挺有我們自己特色。

嗯,後世的金雞獎為了對金馬獎彰顯實力,特地搬到一海之隔的廈門。

這寓意是挺好的。

結果好好的頒獎變成了分蛋糕,跟特么幼兒園老師分小紅花似得,你獎勵一朵,他獎勵一朵,好了,小朋友們以後都繼續努力。

純純給金馬獎看笑話。

懶得噴。

這年頭的獎怎麼頒?哪怕不頒發都不亂頒發。

就說去年的第一屆金雞獎,所有大熱影片男演員戲份都不多,最佳男主角沒什麼備選人,最終評委一致贊成該獎項空缺。

還有1983年的第三屆金雞獎,當時角逐最佳男主角獎的有兩位,那就是《人到中年》的達式常和《駱駝祥子》的張豐毅。

雖說兩位演員的表現都不錯,但評委團最終決定不授予該獎項給任何人。

因為他們認為在過去的一年裏,男演員都沒有做出重大突破。

打完招呼,江弦和朱琳以及《車水馬龍》主創團隊一塊在位子上坐下。

授獎進程很慢,當地的領導先來講話,講完以後,評委會名譽主任委員夏衍又講。

然後開始頒獎。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1978合成系文豪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1978合成系文豪
上一章下一章

318.第317章 不就幾個爛慫土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