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是誰在風中傳說你――四部作品讓“走西口”名揚天下(1)

7.是誰在風中傳說你――四部作品讓“走西口”名揚天下(1)

一是民歌《走西口》。***

山西、陝西、內蒙、河北、青海、寧夏和甘肅等地流行的《走西口》民歌,雖然有些在詞曲上有一定的差異,但所表達的內容和緒都是一樣的。這些歌大都高亢悲愴、凄婉蒼涼,唱出了黃土地上人民的悲歡離合、愛恨愁!即便沒什麼音樂細胞的人多少也能哼幾句,可見這民歌的生命力之強,感染力之深。

如今翻唱的《走西口》的版本很多,比如王向榮、阿寶、蔡琴、馮健雪等等,風格雖然不同,詞曲也有差異,但其源流只有一個,那就是清朝咸豐年間的二人台《走西口》。

關於《走西口》的唱段,最早的記錄出現在1855年,也就是咸豐五年。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說的是大旱之後的一個名叫太春的山西河曲縣農民,四處借糧食,都沒能借到。為了生計,太春只好與同鄉約定一起到口外謀生。當他不得不把動身的消息告訴新婚妻子孫玉蓮時,妻子孫玉蓮給他唱了這麼一歌:

哥哥你走西口,

小妹妹我實在難留,

手拉着哥哥的手,

送哥送到大門口。

哥哥你出村口,

小妹妹我有句話兒留,

走路要走那大路,

人馬多來解憂愁。

緊緊地拉着哥哥的袖,

汪汪的淚水肚裏流,

只恨妹妹我不能跟你一起走,

只盼哥哥你早回家門口。

哥哥你走西口,

小妹妹我苦在心頭,

這一走要去多少時候,

盼你也要白了頭。

緊緊地拉住哥哥的袖,

汪汪的淚水肚裏流,

雖有千萬語難叫你回頭,

只盼哥哥你早回家門口。

哥哥你走西口,

小妹妹我實在難留,

止不住那淚蛋蛋,

一道一道往下流……

……

這民歌一經傳唱便不脛而走,流傳一百多年來經久不衰,至今魅力不減。許多人都是從這歌中,第一次接觸到“走西口”這個詞。

這《走西口》民歌廣泛流傳於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幾乎家喻戶曉,人人耳熟能詳,成為全國知名度最高的民歌之一。它穿越歲月,從數百年前一直流傳至今,並將一代代地永遠流傳下去。其純真、本色的語,細膩的風格和蕩氣迴腸的唱腔,自然而原生態的詞曲風格,反映了當年走西口的愴然、纏綿、悲壯與激越!

它的歌詞沒有任何華麗的語,樸實無華,其實就是妻子送別丈夫、少女告別郎時說的一些意殷殷的家常話。因為分別之後就天各一方,山高水阻,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再見面,所以叮囑得就多一些,瑣碎一些,生怕有什麼自己想不到的地方,歌中洋溢着看似恬淡實則濃郁的與愛。

歌聲如泣如訴,既有對丈夫遠去的不舍,也有對丈夫外出受苦的不忍,更有對其遠足闖天下的委婉鼓勵,既是挽留曲,更是壯行歌!敘述着生存與愛的衝突與糾葛,令人聽後有斷腸之感,不由得想掉淚。

那年月,這些行將西去的遠行男子,擁有着“寒窯雖破能避風雨”的愛或婚姻,這些感足以化解人世間的風雪冰霜。在家鄉,這些漢子們本可以過一種艱辛卻很溫馨的日子來了此一生的,但他們還是狠狠心踏出了家門,要去遙遠的地方,給自己的人生拓開一方更為廣闊的空間。

難能可貴的是,他們的妻子或戀人竟然也都能理解,把綿綿的戀從故園的一方小天地中釋放出來,伴隨着凄楚而柔蜜意的歌聲,追逐着朔北大漠那日夜呼嘯的風,那漫天飛舞的沙。

就這樣,送行的女人哭是哭了,唱是唱了,漢子走還是走了。儘管走得一步三回頭,儘管對家裏的一切都牽腸掛肚,儘管對熱炕頭和炕上溫脈脈的女人戀戀不捨。

薩特曾說過,存在就是一切。畢竟,生存是人的第一需要。愛着,活着;活着,愛着。在那種艱難歲月,人的要求就是如此簡單。活下去了,才會有一切,包括纏綿悱惻的愛。活出個人樣來,才會有長久的幸福安康。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哭泣的歷史:正說走西口(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哭泣的歷史:正說走西口(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7.是誰在風中傳說你――四部作品讓“走西口”名揚天下(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