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走西口”,沉甸甸的三個字――後記(1)
這本書終於殺青付梓了。這是一部以遷徙和商業為主題的心靈史,是數百年來的民族集體記憶,飽含着血淚和憂傷,同時也孕育着奇迹和輝煌。
穿過歲月的迷霧,我們彷彿可以看到,在當年的歷史地平線上,通往西部的路上人頭攢動、熙熙攘攘。歷史是一本厚重的大書,對於這本大書而,“走西口”三個字沉甸甸的,承載着太多的內涵。
朔北的烈風在呼嘯,大漠的黃沙在飛揚,盜匪的刀槍在揮舞,悲傷的歌在回蕩……西去山高水長,江湖風大浪急,而一走就是千萬里。許多人一直從山西、陝西、河北到達了內蒙古,一直走到了新疆的邊陲之地,以及今天的蒙古國和俄羅斯。
走西口的歷史已經遠去,走入了我們的記憶深處。但走西口孕育的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永遠不會過時。
人生多風雨,精神不能丟。
為了寫成本書,筆者去了當年人們走西口途經的不少地方,並搜集了大量的相關資料。不少朋友也為本書提供了資料和圖片,他們是王新民、張兵權、高永亮、王偉、孫明喜、路夢凡等。陸華農還為本書的兩個章節寫來了初稿,在此對他們的大力支持一併致以衷心的感謝。
長期以來,學術界一直把“走西口”看成是流民大遷移,對其文化價值和歷史價值多有忽視,故明清以來,關於走西口的資料流傳下來得甚少。作者不揣淺陋,奔走數月,寫成此書。受學識水平所限,難免有貽笑大方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海涵並予以指正。
劉繼興2009年6月寫於榮興齋
參考書目
參考書目
1張廷玉:《明史》,中華書局,1974年。
2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及《補遺》,中華書局校點本。
3《清史稿》,中華書局,1977年12月。
4《清史錄》,中華書局影印本。
5《清朝通志》,萬有文庫本,商務印書館,1936年。
6《清朝文獻通考》,萬有文庫本,商務印書館,1936年。
7《清朝通典》,萬有文庫本,商務印書館,1936年。
8《親征平定朔漠方略》,四庫全書本。
9張穆:《蒙古游牧記》,同治年間祁氏刊本。
10剛毅重修:《晉政輯要》,光緒十四年刊本。
11貽谷:《蒙墾奏議》,光緒年間刊本。
12曾國荃、張煦等編著:《山西通志》,光緒十八年刻本。
13方戊昌:《忻州志》,光緒六年刻本。
14劉士銘:《朔平府志》,雍正年間刻本。
15黎中輔:《大同縣誌》,道光年間刻本。
16王致元:《神木縣誌》,道光二十一年刻本。
17《口北三廳志》,乾隆二十三年刻本。
18張曾:《歸綏識略》,咸豐十一年抄本。
19姚明輝:《蒙古志》,光緒三十三年鉛印本。
20花楞:《內蒙古紀要》,1916年鉛印本。
21孫斌纂:《包頭市志》,1943年稿本。
22《和林格爾縣誌》,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3年3月。
23《內蒙古自治區志·商業志》,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
24《內蒙古自治區志·農業志》,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
25《右玉縣誌》,中華書局,1999年。
26《舊志輯錄》,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
27王澤民:《殺虎口與中國北部邊疆》,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7年4月。
28《大同市志》,中華書局,2000年11月。
29蕭一山:《清代通史》,商務印書館,1937年。
30金兆豐:《清史大綱》,開明書店,民國二十四年。
31《中國民族史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2月。
32劉子揚編著:《清代地方官制考》,紫禁城出版,198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