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二十三 講海上明月張九齡(6)

6.第二十三 講海上明月張九齡(6)

張九齡的去職被視作是唐朝由盛轉衰的先聲,是一個標誌。勵精圖治的時代已經結束,取而代之的是以李林甫、楊國忠為代表的小人當道的時代。只是這一切當時的唐玄宗還渾然不覺,只覺得去掉了一個嚴肅礙事的老頭子,自己輕鬆了不少。殊不知他的這個決定正在把他自己和唐王朝推向深淵。

不久,張九齡去世。史書上記載說他享年六十八歲,但1960年考古部門對張九齡墓進行掘時曾現一塊《陰堂志銘》,上面明確記載張九齡去世於開元二十八年五月,享年六十三歲。

張九齡去職后,唐玄宗又開始思念他了,畢竟張九齡的行政能力、氣質風度都無人可比,他離開了讓玄宗很不習慣。所以後來推薦人才,唐玄宗經常追問一句話:“風度得如九齡否?”(《舊唐書·張九齡傳》)氣質風度比張九齡如何呀?從宋朝開始張九齡的家鄉韶關一直有一座風度樓,就是紀念張九齡的,樓名就從唐玄宗這句話來的。

當安史之亂爆之後,整個國家陷入動亂之中,唐玄宗被迫出逃。路上還生了馬嵬坡兵變。楊國忠、楊貴妃死於非命。當玄宗登上高山,回望長安的時候,他不禁痛哭流涕,此時的他心中最思念的人是誰呢?不是楊貴妃,而是張九齡。他對高力士等人說:“吾取張九齡之,不至於此。”(《唐語林》)當年我若聽了張九齡的話,殺了安祿山,也就沒今天的禍患了。於是他派遣使者前往韶關,祭奠張九齡。

唐人有句話是這麼說的:“世謂祿山反,為治亂分時。臣謂罷張九齡,相林甫,則治亂固已分矣。”(《新唐書·崔群傳》)說實話,將天下太平與否、繁榮與否歸結為君主或者臣下是否賢明正直,是一種落後的歷史觀,說白了是另一種人治觀。它忽略了自然環境、生產力、民族文化對歷史進程的影響,將一切歸結為人事,有所偏頗。但是,我們即便不說張九齡是開元盛世的締造者,李林甫是安史之亂的始作俑者,我們起碼可以說他們是兩個時代的象徵,張九齡象徵著太平時代的井井有條和從容有度,李林甫象徵著亂世之前的蠅營狗苟和小人得志。張九齡的離去,帶走的是一個時代。

明天我們將講述一位凌煙閣所有功臣中謎團最多的人物,他讓唐太宗十分為難,惋惜,痛惜,卻不敢為他平反昭雪,他究竟有什麼事迹導致這個局面,我們留待明天。

null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唐英雄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大唐英雄傳
上一章下一章

6.第二十三 講海上明月張九齡(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