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1)
一千多年前,他們曾影響到中國的進程,他們縱橫捭闔,叱詫風雲,以熱血、激、智慧譜寫了一曲大唐英雄譜。尉遲敬德、李靖、秦瓊、程咬金、長孫無忌、張九齡、郭子儀、李光弼……他們或者在建國戰爭中衝鋒陷陣,破敵建功;或者在官場上折衝樽俎,參與締造政治文明;或者在維護統一的戰場上鞠躬盡瘁,再塑國家。閱讀他們的經歷,就是在閱讀大唐三百年的歷史。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號-凌煙閣功臣。“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巍巍凌煙閣寄託着國人的英雄夢,寄託着國人對那個輝煌時代的懷念。
展現在您面前的這本小書是我在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欄目所主講的《凌煙閣-大唐英雄傳》的配套書。也是我《百家講壇》系列講座的第三講(前兩講是《狄仁傑真相》和《巾幗宰相上官婉兒》)。書的內容比電視講座更為豐富,尤其是增加了很多史料。希望對有興趣進一步了解那段史事的朋友有所幫助。
對於中國人來說,隋唐時期的英雄好漢故事耳熟能詳,甚至可以說伴隨着我們的成長。我小時候最喜歡的事就是在午休時聽評書《隋唐演義》,一千多年前的英雄們在收音機里栩栩如生,不可諱的是,多數國人有關那段歷史的了解不是來自於課本,而是來自於評書和戲劇舞台,李元霸的大鎚、程咬金的三板斧、單雄信的悲劇、秦瓊的義氣……這一切都讓人蕩氣迴腸。長大後學了隋唐史,才知道李元霸真名李玄霸,而且少年夭折,從未使過大鎚,程咬金除了名字幽默之外也沒有那麼多喜劇色彩……歷史的真實究竟如何?這竟然成了我當初鑽研隋唐史的動力之一。
還好,《百家講壇》給了我一個機會,把我對這段歷史的研究奉獻給諸位觀眾,希望觀眾可以通過講座以及本書了解那段真實的歷史。
凌煙閣功臣遠不止唐初的二十四人,自唐太宗到唐昭宗近三百年間,先後有一百餘人的畫像被懸挂到凌煙閣中。每一個皇帝圖畫凌煙閣的動機都不一樣,分析起來會現都與現實政治密切相關,唐太宗需要的是以秦王府功臣的概念置換建國功臣的概念,從而彰顯自己政權的合法性;唐代宗需要的是以圖畫凌煙閣這種非常手段表彰平定安史之亂過程中的功臣,折射出這位皇帝大亂甫定后的慶幸與后怕,而宦官魚朝恩等人的入閣,則隱隱反映出宦官干預朝政的危險信號;唐德宗命運多舛,經歷過平定安史的曠世大戰,即位之初雄心勃勃,意欲蕩平藩鎮,卻又接連遭遇臣下叛亂,一度自身幾乎不保,所以回想起建國之初的那批忠心耿耿的功臣,難免感慨良多,表彰功臣的同時也包含着呼喚天下人忠君效力的用意;唐宣宗時期國家形勢較為安定,唐宣宗是在以一個後人的平靜心態審視國史,所以許多以前未曾入閣的前代功臣陸續入閣;而唐昭宗圖畫凌煙閣的舉動則反映出一個走向衰亡的王朝顫顫兢兢的末日心態,他遭遇宦官作亂,被囚禁於深宮之中,有賴於神策軍軍人奮起一擊,殺死大宦官劉季述,才使得他逃得生天。於是將拯救自己的三個神策軍人圖畫凌煙閣。此事其實是唐朝衰落的體現,以前表彰凌煙閣功臣,看的是對國家社稷的貢獻。唐昭宗已經沒有那股銳氣了,只求保命,於是這三個以前籍籍無名的小人物就這樣一夜之間成了凌煙閣功臣,這就是一個王朝衰亡之前的信號。
總之,每一個人物背後都有他的故事,絕非正史傳記那單薄的文字可以全部涵蓋,本書在一百多個人物中揀選最具代表性的二十多人加以描述,希冀幫助大家回到那段金戈鐵馬的歷史之中,體會我們曾經擁有、但是現在卻逐步逸散的那股英雄氣。
於賡哲
2014年3月20日於長安光鹽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