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瓦解北邱
“說的是啊,如今這個局勢,真是進退維谷!”
大敵當前,朝臣們不再鈎心鬥角,互相傾軋,畢竟,國家要是沒了,他們還能爭個什麼勁兒。
可是,商量了半天,也沒個有效的方法。
唐太師等他們吵得差不多了,這才不緊不慢的說:“如今這個局面,是我們都不曾想預料到的,這是大朔建國一來最大的災難,這個時候,我們無比團結一致,共同抵禦外敵。”
禮部尚書高明道:“太師,三面合圍,就是大朔百姓全民皆兵,也不能與之抗衡,這無疑是以卵擊石啊!”
其他人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顧淮宇慢悠悠的說:“所以,我們不能同他們打!”
中書侍郎何大人道:“議和倒也不失為一條路子,東陵和北邱都欠着咱們恩情呢!”
御史中丞范大人聽了,鐵青着臉說:“何大人,戰事還未開始,你就想着議和,咱們大朔剛剛才有了些底氣,難道叫人一嚇,就要繳械投降嗎?”
中書侍郎鄭大人也說:“大殷乃手下敗將,北邱這些年一直給咱們納貢,如今他們不得一兵一卒,咱們就要對他們俯首稱臣嗎,我大朔的氣節何在!”
兩位大人義正言辭,眾人心裏都不是滋味,但是,大家都知道,打起來毫無勝算,議和雖然屈辱,也能讓大朔免於生靈塗炭。
只再沒有人敢提議和的事,但不少人心裏盤算着,一旦打起來,議和是遲早的事。
大家都把目光投向皇上,大朔有此災難,都是因為先皇突然駕崩,新皇年幼,而大朔自從安樂郡主降生,國運昌盛,國富民強,其他幾個國家擔心被大朔兼并,便趁着這個機會聯合了。
但北邱和東陵到底受了大朔的恩惠,一直在暗中備戰。
但也因為如此,他們篤定大朔不會對他們產生防備,尤其是北邱,他們對外一直示弱,前幾天,還給大朔進貢了一批貢品,裏面都是些價值連城的寶物,還有一批北邱的歌舞伎。
他們一邊擺着卑微動物姿態,一邊暗地裏支援大殷,又暗中集結軍隊,真是其心可誅。
有官員不滿的說:“依我看,咱們先派兵攻打北邱,打到他們服氣為止!”
顧淮宇依舊穩坐釣魚台,看向禮部尚書高明:“來而不往非禮也,北邱給咱們送了厚禮,咱們也得還他們一份禮物。北邱不是總是鬧飢荒嗎,讓大司農給他們準備一批良種送過去,好解他們的燃眉之急。”
有人質疑道:“皇上,他們都欺負到咱們頭上來了,咱們還給他們送種子,微臣沒有聽錯吧,這是養虎為患啊!”
皇上“沒錯,給他們送種子,大張旗鼓的送,讓北邱人都知道咱們大朔的仁義,也讓他們知道咱們對他們的恩情!”
趙安泰恍然大悟道:“皇上是想用民間輿論阻止北邱公然發兵,高,實在是高。據我所知,北邱百姓一直愛好和平,咱們大朔從來不曾侵擾過他們,是以,北邱百姓對大朔印象極好,尤其是在大朔給他們送了治療瘟疫的葯之後,北邱百姓對大朔極為敬重!”
終於有人看出了其中的門道:“皇上這個法子倒是奏效的很,讓他們師出無名,就算他們貿然行動,也軍心不穩!只是,給他們送咱們精心培育的良種,實在是便宜他們了,能不能換一換!”
大理寺卿徐莫上前說:“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若只是送些金石朱玉這等俗物,哪裏能讓北邱百姓感恩戴德,唯有送良種,才會讓他們覺得,咱們大朔並不想與他們為敵!”
最後,大家雖然有些不甘心,但是,還是同意給北邱送良種了。
至於北邱以後藉著這些良種,解決了飢荒問題,再度與大朔為敵,也只能到時候再說了,目前得先解燃眉之急。
這種子,顧淮宇原本就打算送給北邱的,只是如今,他送種子的初衷變了,北邱絕無可能種出大朔的種子。
既然已經決策好了,各部就開始各司其職,準備北邱的回禮去了。
除了明面上的部署,顧淮宇還私底下派出了一批影衛前往北邱,專門揭露北邱皇室準備討伐大朔的陰謀。北邱應該很快就會內訌了。
大殷那邊,皇上沒有派蘇博文出征,而是派了他手下的驃騎大將軍徐立。
徐立乃是蘇博文的部下,當初收復西境的時候,徐立一直跟隨蘇博文。
後來,因為軍功卓著被封了驃騎大將軍,他此次出征,當初蘇博文招募的那五百精兵全部出動,好有他們各自的麾下。
派他們去,不僅僅是因為他們地形熟悉,便於作戰,還因為他們驍勇善戰,曾經把大殷軍隊打到毫無還手之力,他們是大殷的噩夢!
顧淮宇想在思想上先壓大殷一頭。
至於為什麼單獨留下蘇博文,自然是有更重要的任務要給他。
北邱此次裹挾其中,除了掌權者好大喜功之外,還有個原因,便是他們受制於東陵,半推半就就加入了。
所以北邱勢力最容易被瓦解,但是東陵一直與四境第一大國自居,大朔的崛起損害了他們的既得利益,若不是那紙互不侵犯的條約,東陵恐怕早就發兵了。
就算北邱半路放棄,東陵也會對大朔開戰,他們才是大朔的勁敵,所以,顧淮宇留下了蘇博文。
今日早朝,大家一直討論到晌午,如今已經是下午了,顧淮宇才匆匆吃過早飯。
要說心裏一點兒都不慌,那是騙人的,大朔如今四面楚歌,稍有不慎就有亡國的風險。
可是害怕又能如何,他是一國之君,保護天下蒼生是他的使命,他只能迎難而上,扶大廈於將傾。
楊順給他上了一杯祛火的涼茶,垂着頭說:“皇上辛苦了,老奴給你捏捏肩!”
顧淮宇也不推辭,忙了一天,他感覺整個後背都是僵硬的。
顧淮宇閉着眼睛,看似睡著了,可是,他突然問道:“楊順,要是父皇在,今日之事他會如何處理?”
楊順心裏一驚,手上的動作卻沒有停止,知道這是一道送命題,他在盤算該怎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