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輯◎家鄉隨筆◎(1)

1.第一輯◎家鄉隨筆◎(1)

bashanshengchu

生存的觀念是擴大的宇宙觀,文明與生活的高品位,需要我們關懷身外的一切物種。一滴水,一棵草,一個昆蟲,她們都應該映入在個人的感觀照里,性所致中。仁人愛物,大自然需要每一個人都有一顆提升的柔軟的心靈,一如與我們為一體的錦繡河山。

早春的一天,我出嵐皋縣城往西,從大北河溯上,來到了一個名叫后小河的村子,採訪一位種藥材致了富而被群眾選為縣政協委員的專業戶。

村名謂小,村子果然也不大。從大北河的一個分支處走進去,三三兩兩地座落着十幾棟村舍,這就是后小河村了。

走進村子,蜿蜒的后小河全收進了眼帘。從河水裏漫漫泛起的一縷縷白霧,延伸成了一條氣勢壯觀、景象難得的畫面。河身扭南擺北,順眼望去,活像神話里傳說的那騰飛的白龍。

小河,有着山裡人家質樸、倔強、勤勞的性格,默默地,常年不停地流,悄悄地,不知疲倦地淌;用一腔堅韌的熱血,刷洗山間,滋潤兩岸。

幾百年前,這裏原本沒有人家,是一對從湖北逃荒來的夫婦,在這裏落了腳,以後這裏才升起了炊煙。天長日久,花開花落,這裏的炊煙慢慢地多了起來,熱鬧了起來。小河水也越流越大,越來越清了。

村裏的人家依據山高好種葯的優越地理條件,家家戶戶都把大把的勞力往葯地里撒。一到秋收,藥材出山,換回大把大把的錢幣

后,他們也學城裏人買糧的樣子,在集市上,手摸一摸,口嚼一嚼,最後買上他們高山不產的白米細面,樂悠悠地背回家。他們還放有羊,不過,放得多是“野”羊,一早放出去,傍晚羊兒自己就回欄。偶爾,也有羊丟了的,那多半是被野獸吃了,村民們也不去找。到了冬天,有了閑空,他們宰上一條羊,放上一把當歸、党參或者牛夕等滋補藥,熬上一大鍋,誰碰到就是誰的口福好,用不着客氣,接過主人遞過來的碗吃就是了。

小河水清清地流着。如畫如詩的生活中,多麼需要無數條這樣的小河的匯合呀。

1982年2月3日於嵐皋

后小河村

我所住的這個天井小院,呈長方形,兩邊各自由三間土木結構的小屋構成。整個房子低垂着頭,耷拉着破落的身子。開始傾斜的房屋,屋脊和檐口還散散落落地生着些小草……將自己的全部身體毫不遮掩地展現了出來。

天井院子呈傾斜的水池狀,靠下方,因為天雨的顧盼,薄薄的長了層苔蘚。隨着雨水的季節,苔蘚不時地擴大和縮小着綠色的領土。苔蘚有着懲罰人的功能,誰去欺辱它,踐踏它,那它便會輕移光顧者的腳步,使之滑翔、跌倒。很多為了走近道的人,都滑過這五體投地的旱冰。爬起來,揉着疼處,用自我開脫的語和笑容向苔蘚告別。

小院,就像一方屏幕,映着社會的一角。在仄矮的院子裏,高跟鞋、披肩、喇叭褲,青睞着低小的天地。社會文明展的表現,將這古樸的院子,融化在了一起。

我們一群年輕的住客,在這古老的院子裏支配着自己,有舞弄筆墨想當作家的,有複習文化課考招工的,有演算微積分渴望成為大學生的……我們不用察觀色,各自幹着自己感興趣的事,在這屬於自己八小時以外的時間內。時不時的,我們也聚一聚,在笑

聲和輕音樂聲中將疲乏解除。

這真朴的院子雖小,卻盛下了很多:我們坦然的志趣,純樸的歡樂,像苔蘚一樣的直率,還有那不加粉飾的憎恨,印下了我們沒有做作的現在,也雕塑着我們那沒有矯飾,沒有模式的將來。

1982年10月19日於嵐皋

真率的天井小院

滿地滿坡的牡丹花,紅的、黃的、白的、紫的、藍的……色澤絢麗,五彩繽紛。蜜蜂在上面飛着,嗡着。一會兒鑽進花蕊里,一會兒又落在花瓣上,將那花骨朵兒搖得微微直顫。

一對倩影正從丹皮葯地中間的一條小路上走來,男的身背背包,女的手裏提着一個網袋,看樣子好像是女的送男的遠行,不知是牡丹花映的,還是東山頭升起來的紅日襯的,也許還是由於別的什麼緣故,他和她那充滿青春活力的臉頰上,都泛起了團團的紅暈。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巴山深處(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巴山深處(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第一輯◎家鄉隨筆◎(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