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歷史的問候

第174章 歷史的問候

第174章歷史的問候

【跨越千年的問候#

“後世的君子們,你們好啊。”

這裏有一封來自2300年前的信,請查收。

刷到有網友分享——“博物館中最震撼的一件文物”,提到了這塊來自於戰國時期的何光石石刻。

古文學學家李學勤先生,對石刻上的文字作出解讀,翻譯過來就是:“我們是給王打漁的公乘得和舊將曼,我們兩人現在在給王看守陵墓。後世的君子們,你們好呀。”

……

設想一下,戰國時期的某一天,兩個守墓的人,對後世充滿幻想,於是,兩人在處理過的石頭上向後世的賢者問好,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這種穿越時間線的磅礴,令人感動。

小小的一片石頭,把我們帶進了2300年前的某一天,就像是曾在兵馬俑身上看到工匠指紋那樣的震撼。

當我們在古物身上,清晰地窺探到千年前人類生活的痕迹,那一刻的共鳴,是中華民族跨越歷史長河,送給我們,獨一無二的禮物。】

評論區

(公乘指戰車,舊將,舊是長久將是推車,也有說是舊部的意思,這兩人應該是王身邊親近的人,所以才能在王死後給王守墓。)

(來自2300年時間長河中的漂流瓶[看])

(他們穿越時空和我們說了句,泥嚎)

(祖宗們你們也嚎)

(唯有文字能擔此重任,宣告生命曾經在場)

(“后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記得看紀錄片,在湖北挖出來秦國小兵,哥哥黑夫和弟弟驚的家書。

讓母親給寄衣服和錢過冬急急急,說馬上建功立業了,大王說話算話的。

書信戛然而止,也不知道兄弟倆是建功立業還是戰死沙場了[流淚])

(我第一次去故宮的時候,走過乾清門,看到正大光明殿,歷史被自己走過的感覺真是無法言語)

(他們好有禮貌,隔着2300年,叫我一聲君子[比心])

(當你看到這塊石頭時,他們沉寂的生命在那一刻重新有了意義)

(所以中國人喜歡刻到此一游是祖傳的[笑哭])

(把字刻在石頭上果然是保存信息最有效的方法)

(突然想起去年住院,床頭用鉛筆寫了“祝你早日康復”[淚目])

……

蘇粒:誰懂啊,手機玩着玩着,突然被人喊了一聲君子誒!

這不點贊都對不起這聲君子!她喜滋滋地往下刷——

【原來1300年前的學生也不想上課#

歲月穿梭,唐朝景龍四年,在西州(今吐魯番)的高昌縣寧昌鄉厚風裏,一個名叫卜天壽的12歲小朋友,完成了一份家庭作業。

作業太多,調皮的卜同學還在作業本上寫了一首打油詩,催老師早點放學~

“寫書今日了,先生莫咸池(嫌遲)。明朝是賈(假)日,早放學生歸。”

意思大概就是:作業總算寫完了,老師別嫌慢啊!明天是假日,早點放學吧QAQ

嘻嘻,原來千年前的老祖宗也不喜歡上學呢~

其實,卜天壽小朋友的作業非常珍貴。

這份作業長達178行,每行約20字,字跡工整地抄寫着《論語·鄭玄注》。

這是東漢大儒鄭玄給《論語》作的註解,在魏晉南北朝和隋唐時都備受推崇,是官方認可的《論語》註解。

可惜的是,它在唐朝後就失傳了。後人雖有殘本,但卻都不完整。

卜天壽的手抄版本卻意外地保留了這部經典較完整的篇章。其中有79條佚文,都是其他殘本沒有的。

誰能想到,最後為後世學者研究儒家經典提供寶貴線索與資料的,竟然是一位12歲小朋友的作業。

1300年前的卜天壽小朋友,寫作業寫得很煩,可我還是想跟他老師說,多給孩子佈置點作業吧~

(? ̄?? ̄??)??】

評論區

(這小祖宗寫的字真不賴)

(突然覺得自己好厲害,唐朝的字我竟然能看懂)

(我比你厲害一點,秦朝的一些字我也能認出來)

(的確是,每次看這些文獻,都會對中華文明的綿延不斷有新的感觸)

(果然種花人從古至今都在卷[流淚])

(卜天壽:好消息青史留名了,壞消息以一種很羞恥的方式[裂開])

(這作業有5.38米長,想想都累)

(保存最完整的,但還是殘本,不全,因為小朋友作業沒寫完[看])

(留堂!寫完才准回家!)

(卜天壽:家人們誰懂啊,當祖宗真的很累[尬笑])

(懂了,為了更好的保存中華文化,建議給學生增加作業量[看])

(吐魯番在唐代是漢族地區,當地阿斯塔納墓葬群里95%都是漢族墓葬。)

(高昌就是漢人國呀,是西漢時期到隋漢人駐軍的後代。高昌還跟隋皇家聯姻,唐滅隋,接着順手滅了高昌[捂臉])

(敦煌出土的《凶吉書儀》背後還有小孩的塗鴉,真的好神奇)

(這個文物來自於新疆吐魯番市高昌區火焰山的阿斯塔納古墓,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來這裏遊玩和學習。

高昌區不只有像卜天壽這樣的幽默小祖宗,還有熱情好客的少數民族同胞。

除了阿斯塔納,火焰山周邊還有火焰山景區、高昌故城景區、郡王府等等,火焰山附近的二堡涼皮在我們當地也是久負盛名。

當然高昌區除了火焰山還有葡萄溝、坎兒井等書上也赫赫有名的旅遊景點,歡迎大家來新疆玩[送心])

(新疆你不必宣傳,有錢我自會出發!)

(哈哈哈)

——————

後人在和他們打招呼誒!

大家有些措手不及,畢竟天幕出現這麼久了,可是後人好像並不知道他們能看到後世景象,什麼話都敢往外咕嚕,葷素不忌。

他們也嘗試過各種方法,哪怕高懸於天,總有人不肯放棄,期望着能聯絡到後人。

可惜沒有一次成功,天幕仍舊異彩紛呈,對於各時空的喜怒哀樂無動於衷。

唯有文字能擔此重任,宣告生命曾經在場。

難道他們只能留下文字,告訴後人這段奇妙的經歷,他們也窺探到了千年後的生活呢!

一些人有些失落,他們迫不及待,又知道有這樣的神跡已經是天賜福於華夏,奢求太多,是否顯得貪得無厭呢。

好叭,那就刻字吧!

後人喜歡聽人喊他們君子?

那他們就多刻幾句君子!

想來確實奇妙,他們隨便一樣東西在後世竟然都成了寶貝,不過,若是刻多了,後人會不會就習以為常了……

也不知他們能不能像天幕之中的那些人一樣,在歷史中留下隻言片語……

唐朝景龍年,李顯驟然聽見自己的年號,還有些驚訝。

想不到難得在天幕中出現自己的時代,竟然還是沾了那西州卜天壽的光。

李顯是李治的第七子,武後生的第三個孩子,他的一生兩次立為太子,兩次登上帝位。

高宗李治去世后,中宗李顯繼位,繼位后重用提拔韋后外戚。裴炎反覆勸諫,李顯不聽,惱急了甚至說出“我以天下給韋玄貞,也無不可,難道還吝惜一侍中嗎?”這樣的話。

之後,繼位才55天的李顯被廢為廬陵王。他弟弟李旦成了皇帝,也就是睿宗。

聖曆元年,李顯接到母親武則天的詔書,要求他前往洛陽,到達洛陽后,李顯再次被立為太子。

神龍元年,“神龍政變”,同年年底武則天去世,李顯繼位。

李顯是個比較優柔寡斷的人,身為皇帝,卻沒有獨立性與判斷力,對於自己寵信之人順從縱容。

也正好是景龍四年,李顯的皇后韋氏和女兒長樂公主在他的食物中下毒,李顯中毒而死。

李顯死後,他弟弟李旦的三子李隆基,聯合太平公主發動政變,將睿宗李旦又重新推上帝位。

……

如今的李顯並不知道他會死在景龍四年。雖然大唐皇位最終落到了他侄兒李隆基身上,甚至這個侄兒頗受爭議,締造盛世又親手毀去,可終究還是自己的侄子……

他對於該如何對待這個侄子還在猶豫不決,殊不知自己已經是大禍臨頭。

而遠在西州的卜天壽:……

晴天霹靂啊晴天霹靂!

他已經可以預見自己未來的風雨交加了QAQ

突然被告知自己留名後世了,但為什麼是以這樣的方式,哎呀早知道他抄寫的時候就更認真點了,這樣的字竟然也能得到後世的誇讚誒,嘿嘿~

本來還為自己的機靈沾沾自喜,突然看見的評論,你們在幹什麼!竟然讓老師給他加作業!!!

夫子千萬不要看到,他不想寫了,他想放學……

為什麼要如此為難他一個十二歲的少年呀,嗚嗚嗚,他不要給這群損人當祖宗了!

……抱怨歸抱怨,卜同學最後還是拿起了筆桿,含淚抄錄。

這也給了不少人啟發,嘿,又找到一個留名後世的方法了呢!

當不了筆走龍蛇的大家,可以抄錄大家典籍呀,再來個三兩句問候,用一用後世的語錄,什麼666啊,泥嚎啊……若有朝一日真被人翻出來,他們真是格外期待後人的表情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當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當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后
上一章下一章

第174章 歷史的問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