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木瓜(3)

11.木瓜(3)

秦代由於出土的秦玉寥寥可數。***秦玉的藝術面貌還有賴於地下考古的新現。

漢代玉器繼承了戰國玉雕的精華,並且有所展,從而奠定了中國玉文化的基本格局。漢代玉器可分為禮玉、葬玉、飾玉、陳設玉四大類,最能體現漢代玉器特色和雕琢工藝水平的,是葬玉和陳設玉。

在中國玉器工藝展史上,長達三個半世紀的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是高度達的漢唐玉雕之間的一個低潮期,出土的玉器非常少,而且都具有漢代的遺韻,只有玉杯和玉盞算是創新的作品。這與當時風靡一時的佛教美術和陵墓石刻藝術極不相稱。究其原委,當時不愛好琢玉,而是盛行吃玉。在神仙思想和道教煉丹術的影響下,覓玉、吃玉達到了瘋狂的程度。“玉亦仙藥,但難得耳。”“服金者,壽如金;服玉者,壽如玉。”早期玉器的美術價值和禮儀觀念,這時已消失殆盡。

隋代的玉器琢磨精細,質地溫潤,光澤柔和,金玉互為襯托,富麗高雅。

唐代的玉器數量雖然不多,但是所見的玉器件件都是珍品,工藝極佳。唐代玉匠從繪畫、雕塑及西域藝術中汲取藝術營養,琢磨出具有盛唐風格的玉器。

公元960至1234年的274年間,是中國歷史上宋、遼、金的對峙分裂時期。宋代雖不是一個強盛的王朝,卻是中國文化史和藝術史上一個極其重要的時期。宋、遼、金既互相撻伐又互通貿易,經濟、文化交往十分密切,玉器藝術共同繁榮。宋徽宗趙佶的嗜玉成癮、金石學的興起,工筆繪畫的展,城市經濟的繁榮,寫實主義和世俗化的傾向,都直接或間接地促進了宋、遼、金玉器的空前展。宋、遼、金玉器實用裝飾玉占重要地位,“禮”性大減,“玩”味大增,玉器更接近現實生活。南宋的玉荷葉杯,北宋的花形鏤雕玉佩,女真、契丹的“春水玉”、“秋山玉”,都是代表這一時期琢玉水平的佳作。

元代玉器延續了宋、金時期的藝術風格,採取起突的手法,其典型器物是瀆山大玉海,隨形施藝,海神獸暢遊於驚濤駭浪之中,頗具元人雄健豪邁的氣魄。

明清時期是中國玉器展的鼎盛時期,其玉質之美、琢工之精、器形之豐、作品之多、使用之廣,都是前所未有的。明清皇室都愛玉成風,乾隆皇帝更是不遺餘力地加以提倡,並試圖從理論上為他愛玉如命尋找依據。這一時期民間玉肆十分興隆,蘇州專諸巷是明代的琢玉中心,“良玉雖集京師,工巧則推蘇郡”。

明清玉器千姿百態,茶酒具盛行,仿古玉器層出不窮。爐、薰、瓶、鼎、簋仿古玉器,器型仿三代青銅彝器,而其紋飾則反映了玉匠獨特的藝術見解。工藝上也是精益求精。玉器與社會文化生活關係日臻密切,文人在書齋作畫、書寫,往往也用玉做洗、注、筆筒、墨床、鎮紙、臂擱等文具,或以玉作陳設裝飾。玉山子是清代特有的新式玉器,大禹治水圖是我國現存最大的玉山子。清代兼收西域痕都斯坦玉器的琢玉成就,琢制了一批胎薄如紙,輕巧雋秀的“番作”玉器。明清玉器借鑒繪畫、雕刻、工藝的表現手法,汲取傳統的陽線、陰線、平凸、隱起、起突、鏤空、立體、俏色、燒古等多種琢玉工藝,融會貫通,綜合應用,使其作品達到了爐火純青的藝術境界。

中國玉器經過七千年的持續展,經過無數能工巧匠的精雕細琢,經過歷代統治者和鑒賞家的使用賞玩,經過禮學家的詮釋美化,最後成為一種具有超自然力的物品,無所不能,無處不用玉,玉成了人生不可缺少的精神寄託。在中國古代藝術寶庫中,自新石器時代綿延七千年經久不衰者,是玉器;與人們生活關係最密切者,也是玉器。玉已深深地融入了中國的傳統文化與禮俗之中,充當著特殊的角色,揮着其他工藝美術品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並打上了政治的、宗教的、道德的、價值的烙印,蒙上了一層使人難以揭開的神秘面紗。

中國玉器在世界琢玉工藝史上佔有絕對優勢,中國既是產玉大國,又是琢玉大國。中國玉器在世界文化寶庫中獨樹一幟,閃耀着迷人的光彩。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記憶如歌 過往歡宴(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記憶如歌 過往歡宴(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1.木瓜(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