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木瓜(2)

10.木瓜(2)

中國加工製作玉器的歷史源遠流長,已經有七千年的輝煌歷史了。七千年前,南方河姆渡文化的先民們,在選石制器的過程中,有意識地把揀到的美石製成裝飾品,用來裝飾自己,美化生活,從此揭開了中國玉文化的序幕。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晚期,遼河流域、黃河上下、長江南北,中國玉文化的曙光到處閃耀着。當時玉器的加工已經從制石行業中分離出來,成為了獨立的手工業部門。以太湖流域良渚文化、遼河流域紅山文化的出土的玉器,最為引人注目。

良渚文化的玉器種類較多,典型的器形有玉琮、玉璧、玉鉞、三叉形玉器以及成串的玉項飾等。良渚玉器以體大自居,顯得深沉嚴謹,對稱和均衡都得到了充分地應用,尤其是以淺浮雕的裝飾手法見長,特別是線刻技藝達到了後世也幾乎望塵莫及的地步。最能反映良渚琢玉水平的是形式多樣、數量眾多,又使人感到非常神秘的玉琮和獸面羽人紋的刻畫。

與良渚玉器相比,紅山文化很少有呆板的方形玉器,而是以動物形的玉器和圓形的玉器為特色。典型的器形有玉龍、玉獸形飾、玉箍形器等。紅山文化的琢玉技藝最大的特點是,玉匠能巧妙地運用玉材,把握住物體的造型特點,即使是寥寥數刀,也可以把器物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十分傳神。“神似”是紅山古玉最大的特色。紅山古玉,不以大取勝,而是以精巧見長。

良渚、紅山的古玉多出自大中型墓葬。新石器時代的玉器除了祭天祀地,陪葬殮屍等幾種用途以外,還有辟邪,象徵著權力、財富、等級的作用。因此,中國的玉器一開始,就帶有了神秘的色彩。

傳說中的夏代,是中國的第一個階級社會。隨着考古資料的不斷湧現,傳說逐步變為了現實,夏代文化正在不斷地被揭示出來。夏代玉器的風格,應該是良渚文化、龍山文化、紅山文化玉器向殷商玉器的過渡形態,這一點可以從河南偃師二裏頭遺址出土的玉器窺其一斑。二裏頭出土的七孔玉刀,造型源出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多孔石刀,而刻紋又帶有商代玉器雙線勾勒的特點,應該是夏代玉器。

商代是我國第一個有書寫文字的奴隸制國家。商代文明不僅以莊重的青銅器聞名,也以眾多的玉器著稱。

商代早期玉器,琢制比較粗糙。商代晚期玉器以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的玉器為代表,共出土玉器755件,按用途可分為禮器、儀仗、工具、生活用具、裝飾品和雜器六大類。最令人嘆服和最為成功的是,商代已經開始出現大量的圓雕作品,此外玉匠還運用雙線並列的陰刻線條(俗稱雙勾線),有意識地將一條陽紋呈現在兩條陰線中間,使陰陽線同時揮出剛勁有力的作用,而把整個圖案變化得曲盡其妙。既消除了完全使用陰線的單調感,又增強了圖案花紋線條的立體感。

西周玉器在繼承殷商玉器雙線勾勒技藝的同時,獨創一面坡粗線或細陰線鏤刻的琢玉技藝,這在鳥形玉刀和獸面紋玉飾上大放異彩。但從總體上看,西周玉器不像商代玉器那樣活潑多樣,而顯得有點呆板,過於規矩。這與西周嚴格的宗法、禮俗制度也不無關係。

春秋戰國時期,政治上諸侯爭霸,學術上百家爭鳴,文化藝術上百花齊放,玉雕藝術光輝燦爛,它可與當時地中海流域的希臘、羅馬石雕藝術相媲美。

東周王室和各路諸侯,為了標榜自己的身份、地位和道德修養,都把玉當作自己(君子)的化身。他們佩掛玉飾,以標榜自己是有“德”的仁人君子。“君子無故,玉不去身。”每一位士大夫,從頭到腳,都有一系列的玉佩飾,尤其腰下的玉佩系列更加複雜化。所以當時佩玉的製作特別達。

春秋戰國時期,和田玉大量輸入中原,王室諸侯競相選用和田玉,此時儒生們把禮學與和田玉結合起來研究,用和田玉來體現禮學思想。為了適應統治者喜愛和田玉的心理,便以儒家的仁、智、義、禮、樂、忠、信、天、地、德等傳統觀念,比附在和田玉物理化學特性上的各種特點,隨之“君子比德於玉”,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學說也應運而生。由於玉獨特的屬性而被賦予了哲學思想,並被道德化;玉的形制,被加入陰陽的思想而走向宗教化;玉的尺度,則被賦以爵位等級的作用,被政治化,是當時禮學與玉器研究的高度理論概括。這是中國玉雕藝術經久不衰的理論依據,是中國人七千年愛玉風尚的精神支柱。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記憶如歌 過往歡宴(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記憶如歌 過往歡宴(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0.木瓜(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