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反覆無常吳三桂(1)

11.反覆無常吳三桂(1)

歷史上有無數可歌可泣的愛國英傑青史留名,也有無數投敵賣國的叛徒、賣國賊落下千古罵名。***自古成王敗寇,歷史從來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誰是勝利者,誰有權評價他人的是非,最可悲的是勝利者不說你好,失敗者也罵你。

吳三桂就是這樣的可悲者,漢人大罵吳三桂是漢奸,他引清兵入關;滿人大罵吳三桂是反賊,他起兵造反。這樣的貳臣賊子真是人人得而誅之。金庸在《鹿鼎記》中,把漢人對吳三桂的痛恨之寫得淋漓盡致,居然想出了“殺龜大會”的名堂,金庸史學淵博,也許野史中真有記載了。然而這樣的一個漢奸是怎樣煉成的?他為什麼要做漢奸?難道他不知道做漢奸會招千古罵名嗎?

這期間有很多誤解漏算。大才子吳梅村有《圓圓曲》,其中著名的詩句“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讓世人蒙蔽,所有人都以為吳三桂真的就是為紅顏一怒,不顧民族氣節,卑躬屈膝,投靠多爾袞。在種種普及性、常識性的材料中,吳三桂的漢奸帽子戴定了。歷史真的如此嗎?吳三桂為什麼一心要投靠清廷?

倘若不對這樣的事參詳,罵罵吳三桂做漢奸,當是快事,當是不得罪人的事。但是,當你拿起沉重的史書,翻看字裏行間故事,探察人性的弱點,難免覺得吳三桂做漢奸,也是不得不做了。

吳三桂領清兵入關,這一次投機行為就他個人而。實在不是什麼失策的選擇。他這樣做后,南明、清廷都給予他高度的評價,而且都還給他加官晉爵。吳三桂此次選擇,真是名利雙收啊!如果吳三桂在此時不幸死了,蓋棺定論,大約也不是什麼太臭名昭著的人物,相反有可能是忠於大明的忠臣,利於大清的俊傑。但吳三桂並沒有死。如果此時蓋棺定論,還為時尚早。

後來吳三桂誓死跟隨清廷南征北戰,最終功成名就、裂土封王於一方。這一次人生選擇,就他個人而。實在也不是什麼失策的選擇。要知道清廷可不是什麼普通的邪魔外道,它最終可是修成正果了。當時大江南北的人們都跪在它腳下,開口閉口的我大清王朝如何如之何,後世史學家們也一再盛讚清廷的文治武功。按理說,吳三桂效力於這樣的主子,實在不能因此就成為歷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人物。

事實上,當時作出如吳三桂一般選擇的人,實在多的數也數不過來。吳三桂在明末清初的歷史中,原來說不上什麼風雲人物,當時好像沒有人太把他當回事。如果看南明時代人們對當時的歷史評論,根本沒有人認為是吳三桂改寫了歷史。事實上明王朝滅亡之後,李自成據西北,張獻忠據西南,鄭芝龍據東南,左良玉據長江上游,高傑、黃得功等軍事實權派據長江下游。與他們相比,吳三桂實在不是什麼有勢力的人物。

吳三桂本來在歷史上,也註定是個配角。最多不過如尚可喜、耿進忠、洪承疇一類罷了。雖說出場的戲份挺多,但終究還是配角罷了,但絕不可能成為明末清初最大的主角人物之一。吳三桂之所以成為主角人物,是因為他後來興兵造清王朝的反,而且一下使整個江南變色。於是吳三桂的歷史地位一下空前提高。清廷是異族人入主中原,實在害怕吳三桂高舉民族大旗號召人們。於是就極力把吳三桂塑造成一個千古第一大漢奸。總而之,而總之,吳三桂再也無法高舉民族大旗了。

於是吳三桂歷史地位空前提高。好像在明末之際,漢民族的全部不幸都是吳三桂造成的一樣。好像吳三桂如果有點民族之心,那清廷根本就無力南下逐鹿中原一樣。其實,吳三桂哪有這份本事呢?事實上,早在明未滅亡之時,洪承疇率八路總兵與清軍展開大會戰,祖大壽、吳三桂都身在其中。但結果呢?祖大壽投降,吳三桂無視大局率軍逃走。其實如果我們真的客觀的一點看歷史,就該現,吳三桂的實力非常一般。

從前明王朝一統大江南北,清軍揮師入關足足有五次之多,而袁崇煥、祖大壽、吳三桂呢?對此從來都是一籌莫展,哪能把人家阻於長城之外呢?哪能對人家構成強有力的打擊呢?就憑他們這點本事,人們卻認為如果他和李自成真誠合作,就能阻清軍於長城之外。竊以為,實在把他看得太有本事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歷史上的二把手(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歷史上的二把手(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1.反覆無常吳三桂(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