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辛亥革命

第370章 辛亥革命

第370章辛亥革命

秦始皇:這個局面我也不一定可以做到,這不是單單一位皇帝的事,要想從光緒帝這個時候改變,有點晚了,而且沒人可用,和西方發展的程度還過大。

朱元璋:天下我是打出來的,但這個局面顯而易見不行,我都不能保證能拉回大清。

程咬金:全是乾隆的鍋,為了個權利野心,讓我們國家成了這種後果,你就是個歷史罪人!

張飛:對!就是個罪人你看看這些投影上的戰爭,都是因為你,******

……

張言希看着大家對乾隆的辱罵,真想說一句,罵得好,就是乾隆的鍋。

“因為光緒帝的駕崩,慈禧太后當然還是要選個傀儡皇帝了,愛新覺羅溥儀清代的最後一位皇帝,又被稱為宣統皇帝,清廢帝!”

“溥儀被慈禧太后指定為繼承人,年僅三歲的他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然而,他的皇帝生涯並沒有持續太久。”

“作為一名末代皇帝,他的一生更加悲劇凄涼。”

“1912年,辛亥革命爆發,推翻了清朝的統治,溥儀被迫退位,但仍保留帝號,暫居紫禁城。”

“這場爆發就和農民起義一樣,應該說在意料之中。”

“這麼多場戰爭就算老百姓也能看出雙方的差距,加上多種不平等的條約,朝廷上還腐敗嚴重,管制上保持陳舊。”

“這時候的百姓很壓抑了,大清也已經搖搖欲墜了,皇朝上還妄想掌控權利,統治一切,百姓的反感這時候已經要爆發的。”

“19世紀末20世紀初,大清的經濟遭遇了嚴重的危機。”

“由於清政府的內外政治問題,政治動蕩不斷,使得經濟發展停滯不前,甚至倒退。”

“此外,列強對大清的侵略和控制,導致了大量的財富流失,削弱了國家的經濟實力。”

“在這種情況下,傳統農業經濟和手工業經濟已經無法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而西方的工業革命卻開始影響到了大清。”

“許多中國知識分子、商人開始關注西方的先進技術和經濟制度,希望能夠藉此推動中國的現代化進程。”

“然而,由於清政府對外關係的不平等,大清無法獲得與西方國家平等的貿易機會和技術交流,這加劇了國家的經濟危機和落後。”

“就連傳統文化的束縛也是辛亥革命的重要背景。”

“清朝時期,封建思想和儒家文化的影響在國家社會十分強大,這導致了社會的封閉和保守。”

“此外,科舉制度的存在使得社會上層人士更加註重文化素質,而忽視了現實問題的解決。”

“這種文化背景下,知識分子和士人階層開始思考如何才能夠推動社會變革。”

“他們通過研究西方的先進思想和制度,逐漸形成了一股推動變革的力量。”

“同時,一些新文化運動也興起了,對傳統文化進行了批判和反思,為辛亥革命的思想準備和推動提供了基礎。”

“知識分子和士人階層也開始認識到西方列強的強大,他們認為要想推動現代化,必須先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向西方學習,推進變革。”

“這種思潮促成了辛亥革命的發生。”

“1908年,慈禧太后逝世,清朝政治變幻莫測,形勢動蕩不安。”

“同年,武昌首義爆發,部分湖北軍隊起義,但很快被鎮壓。”

“1909年,袁世凱主持制定了《大總統副總統國會組織法》等政治改革方案,引起了一些進步人士的關注和支持。”

“此後,維新派和革命派分別採取了不同的行動。”

“1910年8月,黃興在櫻花國東京創辦光復會,旨在為推翻清朝統治,恢復中華民族的尊嚴而奮鬥。”

“光復會得到了各地愛國人士的響應和支持,形成了一個全國性的反清民主統一戰線。”

“可以聽出我說得,這時候的大清各地都是反清,百姓也好,學生也好,西方國家也好,直接全面爆發了。”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南方各省相繼響應,爆發了辛亥革命。”

“革命軍在孫中山領導下,推翻了清朝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

“此後,全國各地的革命軍隊和愛國人士奮鬥不息,推動了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領域的深刻變革。”

“這就是近現代的歷史,和這些西方的一次次的爭鬥,新國成立,再加上一次次的發展改革到了我現在的社會。”

“回過頭了,我們在看看當時期的宣統帝。”

“1918年的BJ,在各色人物盡情表演的大舞台上,有一個小孩子卻常常被人們忽視。”

“他時常騎着自行車,在鋸掉門檻的巨大庭院裏轉來轉去,他就是躲在紫禁城裏的清廢帝溥儀。”

“溥儀的確是個與眾不同的人物。”

“他不僅是種花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末代皇帝,而且也是唯一一個當了三次“皇帝”的人。”

“第一次就是辛亥革命了,溥儀第二次當皇帝是1917年的“張勳復辟”。

“當年,張勳率領“辮子兵”氣勢洶洶地進入北京城,到處叫囂着“奉還大政”。

那時,BJ滿大街嚷嚷着“大清復辟啦”,穿着清朝袍褂的前清遺老遺少大搖大擺地走在街上,腦袋後面拖着已經消失了好幾年的辮子,那是他們不失時機地趕到店鋪里訂做的。而一度冷冷清清的紫禁城內,也一下子熱鬧了起來。”

“在小皇帝的心裏無疑盼望着復辟的成功。”

“當然也確實成功了。”

“年僅12歲的溥儀又坐上龍椅,大封群臣,封贈黎元洪為一等公,任命張勳、王士珍、陳寶琛、梁敦彥等為內閣議政大臣等等。”

“可是好景不長,七月三日段祺瑞出兵討伐,十二日,張勳逃入荷蘭大使館,次日溥儀宣佈第二次退位,只坐了十一天龍椅又下了台。”

“1924年11月5日,馮玉祥派鹿鍾麟帶兵入紫禁城,逼溥儀離宮,歷史上稱這為“逼宮事件”。溥儀搬進北府,也就是載灃的居處,繼而又逃進櫻花國公使館。”

“溥儀被逼宮后,櫻花國各大報章都刊登出同情溥儀的文章,不久,便派人將溥儀護送到了天津。”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歷史直播:開局為秦始皇直播亡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歷史直播:開局為秦始皇直播亡國
上一章下一章

第370章 辛亥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