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第二章危機與蕭條周期的一般情況(3)

9.第二章危機與蕭條周期的一般情況(3)

危機和蕭條具有周期性已得到廣泛認可。利昂尼·萊維教授(leonelevi)對此說道:

“經驗告訴我們,七頭膘肥體壯的黃牛——象徵豐收年——的後面通常會伴隨着另七頭骨瘦如柴的黃牛——象徵荒年……事實上,貿易中確實存在從景氣走向蕭條的現象。”[《戈德比和瓦特關於貿易蕭條的獲獎文章》的前(introductiontoprizeessaysofgoadbyandwattuponthedepressionoftrade),第3—4頁。]

如他在別處所述,經濟崩潰之後的規律便是蕭條、活躍、繁榮、再次崩潰。

對周期理論最為堅定的支持者們指出,這些周期一般為10至12年左右。據約翰?米爾斯之前所述,周期由以下幾個階段組成:每個恐慌或危機之後,前三年會生貿易活動減少、就業率下降、價格降低、利率下跌等嚴重困難。接着會有三年的貿易活躍期。這個時期里,物價漸漸上漲、就業表現一般、信貸增加。之後三年,貿易會過度膨脹,投機泛濫、價格飆升、一大批新公司會成立。第十年,危機將會出現,接着便是三年的蕭條期。

在這三個先後的階段或時期中,米爾斯先生將每三年分成“后恐慌期”、“過渡期”或“復蘇期”,以及“投機期”。談到它們先後展的順序及規律時,他表示:

“關於周期性的事例已經數不勝數,它們規律性強,持續生,以至於任何偶然性理論都無法成立。現在還沒有找到一種科學調查方法,能夠證明如此顯著且長期的一連串變故都僅僅是偶的意外。”[上面提到的文章,曾於1867年12月11日曼徹斯特統計學會(themanchesterstatisticalsociety)會議上閱讀過。]

英國的金融歷史為米爾斯先生的觀點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明,因為危機和蕭條在10年裏先後大規模地出現在英國:1815年、1825—1826年、1836—1837年、1847年、1857年和1866年。1875年,他在另一篇文章中引用了這些實例,此後也有人提出了類似的說法,儘管最後的蕭條爆時間的確提前了一些。

一些作者將這種周期性經濟波動歸咎於自然因素,尤其是太陽黑子的變化。他們聲稱這種理論在印度和東方國家得到了論證,並從那兒傳播到世界各地。東方國家生的飢荒和欠收使居民無法平均提供足夠的農產品以換取英國產品。傑文斯教授(w。s。jevons)被認為是最著名的“太陽黑子理論”(又稱“農業收穫理論”)的[出自一篇關於“日照期及玉米價格”的文章(articleonsolarperiodandthepriceofcorn),1875年傑文斯在布里斯托(bristol)的研究。《貨幣及金融的調查》(investigationsincurrencyandfinance),第六章,第194頁;也參見同一本書的第七章的206頁及第八章的221頁。]支持者,他因此受到了猛烈抨擊。但經過詳細調查之後便會現,他對太陽黑子的絕對性影響所持有的信心,並沒有像一些批評者所批判的那樣強烈。然而,也有一些作者過分沉溺於該理論,以至認為太陽黑子是決定農產品產量、進而控制年復一年的經濟景氣的最強大動力。

太陽黑子是否會影響農業收成,這是一個事實性問題。太陽黑子的周期性也許是確定的,近年來它們生頻率最高的時期是1848年,1860年,1870年,1881年,以及1892年。[參見西蒙·紐科姆教授(prof。simonnewcomb)一篇題為《太陽》(sun)的文章,《約翰遜百科全書》(johnson’scyclopaedia),第七卷,第824頁。人們對太陽黑子每兩次達到極大值之間需間隔多長時間,持各不相同的意見,通常認同需間隔11。11年和10。45年的人最多。]同時,我們也承認,太陽黑子的生與地磁、北極光現象的出現具有一致性。然而,這種觀點進而展成了黑子與熱能、降雨、氣旋、大氣層臭氧以及亞洲霍亂這些活動具有一致性,這是無法讓人接受的。我們不能還沒有進行深入細緻的研究,就認為太陽黑子影響農業的收成。這種論述之中有很多自相矛盾之處,並且數據不夠充分,完全無法成立。關於這一點,楊教授(prof。c。a。young)曾提出: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資本的邏輯(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資本的邏輯(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9.第二章危機與蕭條周期的一般情況(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