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7.第七十章戰亂未止(1)

477.第七十章戰亂未止(1)

人類通常不會意識到,推動時代潮流的正是人類本身。

一般人們會產生一種錯覺,認為時代潮流這一巨大洪流來自他方,抵抗者亡,順從者昌。而當人們意識到這種錯覺時,便會現超越並貫穿時間的真理的存在。

進入江戶城時的西鄉已不是離開京都時的西鄉。他與勝海舟完成開放江戶城的交涉后,並未打算親自進城。

(自己進入江戶城悠閑地休息,太對不住慶喜……)

他已經通過鐵舟和海舟,明白了慶喜“恭順”的嚴肅含義。

筆者以為,在西鄉對大久保利通之流的馬基雅弗利主義進行反省的同時,年輕的明治天皇也已開始表現出一個罕有明君的成長曆程。

該年3月14日,“五條誓文”以天皇名義公佈於世。其時,天皇一定以為,自己不得不親自指揮全軍,討伐賊臣慶喜。這種氛圍充斥在以岩倉為的近侍中間,難以改變。

一、廣開會議,萬機皆由公論決定。

二、上下一心,盛行經綸。

三、官武一途及至庶民,亦當各遂其志,以至人心不倦。

四、破除舊有陋習,遵從天地皇道。

五、求知識於世界,大振皇基。

為行我國前所未有之變革,朕欲躬親先眾,立誓於天地神明,努力確定國是,樹立保全萬民之道。民眾亦當基於此旨,齊心協力。

帝名(玉璽)

這一草案是由後來與山內一豐一同前往土佐的土州藩士——大和柳生一族的福岡藤次和越前的三岡八郎所作。先由三岡執筆起草,再由福岡逐一修正字句,最後再附上著名的“天皇御筆”公之於眾。

這裏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這份“五條誓文”並非天皇向民眾頒佈之物,而是天皇自己向天地神明立誓的誓文,其中體現出了對此前天皇政治的不變信念,可以稱得上是所有議會主義、世界主義的日本人的聖典。

這其中自然極大地反映了年輕天皇的內心世界。想必天皇是站在跨越一切政治問題的立場之上,認真地立下了這一誓。而且,筆者以為,這一誓進一步照射到全國民眾身上,成為了孕育出明治人真摯而堅定的氣質和對天皇敬愛之的基石。

也就是說,為了追隨覺醒的天皇,水戶也重新在西鄉心中復蘇。這似乎並非筆者的獨斷。

西鄉之所以沒有進入江戶城,是想到慶喜和勝的苦心,為了親自警戒市內的騷亂。他讓東海先鋒總督橋本少將實梁、副總督柳原中納前光、參謀海江田武次、木梨精一郎、參謀助理吉村長兵衛及其他人等入住遷至城內的總督府,各自住在合適的房間內,自己則一直住在城外,與眾多士兵一同起居,警戒叛亂。

不管怎樣,自天正十八年(1590年)7月1日以來,歷經二百七十八年的德川氏居所終於實現無血開城。

(不能令慶喜的決心蒙上污點……)

針對如何處置慶喜,當時的親王、三職及其他人等尚未統一意見。

有人提議賜其自盡(剖腹),有人提議處以流放之刑,有人提議將其禁錮於西南諸國領內,有人提議令其終身寄居水戶藩,有人提議勒令其於德川家繼承人的領內隱居反省……無論哪種意見,都是出於對自己有益的算計。而且,這些人都不知羞恥地表示:“這是時代潮流所決定的啊!”

總之,德川家的存續得到了認可,但關於其所領俸祿,眾人卻又各持己見。有人說三百萬石,有人說一萬石——他們竟然以為僅旗本便有八萬騎的德川家會接受一萬石的俸祿,實在令人哭笑不得。

三百萬石、二百萬石、一百萬石、五十萬石、二十萬石、三萬石、一萬石——僅僅關於所領俸祿,便出現了七種意見。

當然,繼承人也未確定。多數公卿主張立尾張公子元千代,因為尾張與官軍關係最近。然而,幕府認為繼承人非當時年僅六歲的田安龜之助不可,慶喜似乎也深以為然。

如此一來,西鄉也不得不順着這一思路加以考慮。繼承人出自田安家,所領俸祿最低為百萬石級,所有家臣均自行予以處置。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德川慶喜 最後的幕府將軍(上下)(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德川慶喜 最後的幕府將軍(上下)(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477.第七十章戰亂未止(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