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第二十一章現代的經濟和社會(1)

33.第二十一章現代的經濟和社會(1)

講起現代的經濟和社會來,是真使我們驚心動魄的。***帝國主義者的剝削我們,固然不自今日為始,然而在現代,的確達到更嚴重的時期了。這個,只要看民國以來,貿易上入超數字的激增,便可知道。假如以民國元年的一萬零三百萬為百分,民國三年,便超過了一倍。四年至八年,正值歐洲大戰凋敝之時,美國、日本等,都因此而大獲其利,我國卻仍未能挽回入超的頹勢。九年以後,其數即又激增。此後十年之間,常在二萬萬兩左右。十九年增至四萬萬。二十年超過五萬萬。二十二年,又超過七萬萬。甚至合一切項目,還不能保持國際收支的平衡,而要輸出現銀了。

新式工業,當歐戰時期,頗有勃興之象,但因基本工業不興,又資本人才,兩俱闕乏,所以所振興的,都不過是輕工業。歐戰以後,不但外貨的輸入,回復到戰前的景象,抑且因世界不景氣之故,而群謀對我傾銷,我國新興的工業,遂大受其壓迫。而且所輸入的,都是日用必須之品。我國的天產,向稱獨佔市場的,如絲茶等,則無一不受排擠而失敗。大豆近來稱為出產的大宗,然而從東北淪陷后,偌大的產地,又喪失了,而且失掉了很廣大的國內市場。長此以往,我國的工商業,將何以支持呢?

我國是號稱以農立國的。全國之民,業農的總當在百分之八十左右。據近歲的調查,自耕農不過百分之五十二。其餘半佃農佔百分之二十二,佃農佔百分之二十六。即自耕農的土地面積,也是很小的。農民的生活,本來已很困苦了。加以二十年來,內戰不息,兵燹時聞,租稅加重。微薄的資本不免喪失,或者壅塞不能流通,又或因求安全之故而集中於都市農村的資本,益形枯窘。谷價低落,副業喪失,而日用之品,反不免出高價以求之於外。就呈現普遍破產的現象了。

天災**,帝國主義者的剝削,農村之民,日益不能安居,紛紛流入都市。都市中的勞動者,日漸增加,勞資問題,遂隨之而日趨嚴重。

雖然如此,總還有一部分人,度其奢侈的生活的。尤其大都市的生活程度和窮鄉僻壤,相去天淵。遂貽以舊式生產,營新式消費之譏。

經濟是社會組織的下層。其餘一切機構,都是建築在這基礎上面的。經濟組織而生變化,其他一切,自亦必隨之而生變化。況且喜新鶩奇,是人們同具的心理。又且處於困苦之中,總要想奮鬥以求出路。所以近數十年來,文化變動的劇烈,亦是前此所未有。自由平等之說興,而舊日等位上下之說,不復足以維繫人心。交通便利了,人們離鄉背井的多了,而舊日居田園長子孫之念漸變;甚且家族主義,因之動搖,而父子、夫婦間的倫理,都要生問題。新興的事業多了,成功之機會亦多,而舊日樂天安命的觀念漸變。物質的達甚了,則享樂的**亦增,舊日受人稱賞的安貧樂道,或且為人所鄙夷。凡此種種,固然是勢所必至。亦且人們能隨環境為轉移,不為舊習慣所囿,原是件好事。然而舊時共信的標準,既已推翻;現代必須的條件,卻又未能成立;就不免有青黃不接之感了。混亂、矛盾,這就是我們現在的社會現象。我們的出路在哪裏呢?

要展國家資本,總免不了利用外資的。所以孫中山先生,很早

就訂定《實業計劃》。想利用列國的資本和技術,來開中國。這不但

有益於中國,亦且有益於世界。苦於二十年來,列強則忙於爭城奪地,

競事擴張軍備。中國亦內戰不息,借入的外資,大部用諸不生產之地。

到後來,就連借外債而談不到了。而我國的經濟建設,亦就更無端緒。

直到民國二十年,國民政府,才設立了一個全國經濟委員會。國府要人,

都被任為委員。所以其所計劃,容易見諸實行。設立之初,即致電國

際聯盟行政院,請其為技術上的合作。國聯亦很為贊成。即派聯絡代

表來華,並供給了許多技術人員。從全國經濟委員會設立以來,努力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大歷史(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中國大歷史(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33.第二十一章現代的經濟和社會(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