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對立統一(4)
視察途中,江蘇省委書記江渭清向**詳細彙報工農業生產,說到去年遇到特大颱風,給全省帶來巨大災害,今年風調雨順,豐收可望。
**笑笑說:\"颱風又可以一分為二呢。楚漢相爭時,劉邦從漢中出兵,攻佔洛陽,一直打到徐州,正在洋洋得意,和文武百官置酒高會。
項羽率領三萬精兵來襲,使劉邦措手不及,打得劉大敗而逃,潰不成軍。
項羽銜尾直追,正在萬分危急的時候,忽然天上颳起一陣颱風,頓時飛沙走石,天地昏黑,劉邦才得僥倖保全性命,逃回洛陽。劉邦被襲擊受。
挫折是不好的一面,但由於領教了項羽的厲害,以後懂得如何對付項羽:\"吾與若鬥智,不與若角力\",為以後戰勝項羽、統一天下積累了經驗,就把壞事變成好事了。江蘇去年遭受颱風襲擊,公私損失都大,但有了這項經驗,為今後加強措施,作亡羊補牢之計,也就把壞事變成好事了。\"又有一次,**找吳冷西談話,讓吳冷西到人民日報社去當總編輯,吳冷西有一點畏難緒,怕犯錯誤,**就開導他說:\"一個**員要經得起受到錯誤的處分。屈原既放而後有《離騷》,司馬遷受腐刑乃憤著《史記》,我自己也有這個體會。我講游擊戰爭的十六字訣時,並沒有看過《孫子兵法》。後來王明'左'傾路線領導譏諷說十六字訣來自過時的《孫子兵法》,而反\"圍剿\"打的是現代戰爭。這時我才找到《孫子兵法》來看。列寧的《國家與革命》也是這個時期看的。那時候我被解除指揮中央紅軍的職務,就利用空閑看了不少從紅軍走過的縣城中弄來的書籍。\"受到處分反而利用空閑時間學到了很多過去沒有時間閱讀的書籍,更加豐富了自己的理論知識。好事和壞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關鍵是我們怎樣對待錯誤。
**的教導使吳冷西茅塞頓開,欣然受命。
劉漢民編著《**詩話詞話書話集觀》,長江文藝出版社2002年10月版,第314頁;\"**與我\"徵文組委會編《我與**的交往》,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11版,第292-293頁。
143。要有對立面。我常常是自己的對立面,有的時候上半夜和下半夜就互相打架。
1959年7月,**和周小舟、李銳、田家英、周惠四人在一起聊天,李銳放膽問道:\"主席,您怎麼也相信了畝產萬斤呢?\"\"我也是受了人家的影響。一位有名的科學家寫文章,只要太陽能多利用一點,農作物就可以大幅度高產。\"**說了這位科學家的名字。
他的神忽然變得非常單純可愛,繼續說:\"58年糧食增產三成,我懷疑。增產,減產與低產一拉平,總產量要達到增產三成很不容易。\"他接著說了人的認識過程是對立統一的過程,正確的認識同錯誤的認識是在不斷地鬥爭之中。他說:\"要有對立面。我常常是自己的對立面,有的時候上半夜和下半夜就互相打架。\"譚振球編《**外巡記》,湖南文藝出版社1993年3月版,第252頁。
144。新陳代謝,這是辯證法的規律。
死亡是人生的極限。人生觀的終極關注是對死亡的態度。怎樣看待人生,歸根結底取決於怎樣看待死亡。
**以一種超越自我的博大胸懷來看待生死問題。他認為世界上各種現象只有變化,並無生滅成毀。成於此者必毀於彼,毀於彼必成於此。同樣生於此者必死於彼,死於彼則必生於此。人的生死說到底不過是一種自然變化。\"人類者自然物之一也,受自然法則之支配,有生必有死。\"以自然現象成毀之法則解釋之,則\"吾人之死未死敢,解散而已。
生亦是未生,團聚而已矣。\"在此基礎上,**對人的生死進行了一番形而上學的體驗。他認為死並不一定是件痛苦的事。人們不可能有死的經驗,當他感受到死,他就已經死了。怎麼知道死的痛苦呢?生與死為兩大界,由生界到死界是一個至漸至微的過程。老人安然壽終,在一種自然狀態之中,其事必當如此,有何痛苦?他推測,人之所以畏死,不是畏痛苦,而是因為變化太劇烈。人由生界忽人死界,並且不知道這巨變之後的歸宿,即身後之事將會怎樣,覺得宇宙浩茫,無所憑據,所以極易動人生之悲。然而這也沒有什麼可怕的。人生而有好奇之心,死是人有生以來未曾體驗到的奇事,痛苦本身就是一件奇境,死後的不可知世界更是奇中之奇。由生忽而人死,這麼奇特的巨變是人在生的世界中無法際遇的,能以一死而遇之豈不是很有價值的嗎?如果人生不死,長住於一個老舊世界,永遠經驗同一種生活,那才沒有多大意思呢!**以詩人特有的氣質正視死亡:\"大風卷海,波瀾縱橫,登舟者引以為壯觀,生死之大波瀾何獨不引以為壯乎?\"既然死不足畏,那麼生還有什麼可悲可嘆的呢?因此,**主張\"無往而不樂\",\"有一日之生活,即有一日之價值,使人不畏死,上壽百年亦不敢,即死亦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