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1)
1942年,正值抗日戰爭的烽火在華夏大地愈燃愈烈的時候,她出生在北方一座大城市——安城。***她剛呱呱墜地,日本帝國主義的飛機就來轟炸了。母親不得不抱着剛剛生下來的她隨着避難的人群躲進防空洞。
她長得很可愛,紅撲撲的小圓臉上有着一雙大而黑的眼睛,很深的雙眼皮使得這雙眼睛更加美麗動人。全家人都非常疼愛她。
她父親姓鍾,父母給她取名叫麗南。一方面是因為她着實長得可愛美麗,一方面因為“麗”“離”同音,“南”“難”同音,“鍾麗南”有終於逃離一場災難的意思。
鍾麗南上面有兩哥一姐,父親是天津人,小時候曾在天津一家有名的私塾里讀書。他聰明又好學,能熟練背誦唐詩宋詞及不少古文,又寫得一手好字,深得老師的喜愛。由於父親家境不好,讀完小學,他就不能不輟學自己去謀生路。他在天津一家紗廠當學徒,後來到了東北。在哈爾濱,他信了基督教。鍾麗南的姥姥當時是哈爾濱基督教會的傳道士,她看麗南的父親本分老實,信教虔誠、熱心,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麗南的父親和母親在大教堂里舉行了聖潔而隆重的婚禮。他們結婚不久,就生了“九一八”事變,日軍佔領了東北三省。東北這塊土地成了不寧之地。麗南的父母在這裏難以立足,他們就帶着剛生下的兒子,告別了親人,回到父親的故鄉天津。到天津不久,生了“七七”盧溝橋事變,天津也難以立足,他們就逃難到西北。
麗南出生的時候,他們家庭的經濟狀況尚好。父親開着手工業織布工廠,擁有幾十部木織布機,雇有一二十個工人。家中有一大院瓦房。
父親除了織一般的布外,他還學會了織粗毛呢。這毛呢在寒冷的北方是很受人們歡迎的,呢子銷路很好。她家的生活隨之也愈來愈富裕。父親結識的多是安城一些富豪,外出辦事是黃包車接送。父母是基督教徒,安城大小清真飯館是父親常常出入的地方,以至那裏的老闆、店員無一不認識他。父親是教會的長老,經常講道讓人們要行善事不做壞事。在實際生活中父親和母親也是這樣做的。有一個叫許昌貴的工人娶不起媳婦,父親用了幾匹布的錢幫他娶了媳婦,並讓他母親來照看麗南,以貼補生活。
在那動亂的年代裏,麗南家的好景並不長。她出生不久,家裏就遭了一次土匪的搶劫。土匪頭子舉着手槍,讓家裏人一個也不許動,任匪徒將布匹、棉紗和錢財拿走。她家被洗劫一空。
1945年,抗戰勝利,美國貨充斥中國市場,急劇地衝擊着中國的民族手工業。市場上出售的是洋火、洋布、洋麵……什麼都是外國進口的“洋”貨。這些洋貨替代了土貨,中國的民族手工業紛紛倒閉,麗南家的手工織布業也不能倖免。洋布又好又便宜,手工織布賣不出去了,麗南家的工廠不久就停了工。
父親聽說離安城較遠的偏僻小城市織布業還可以維持,就要搬家到鳳城去。搬遷需要一大筆資金,父親為此賣了一部分織布機。後來又要賣那一大院房子。母親不同意,但又拗不過父親,最後房子還是賣了。
麗南的父親雇了一輛大卡車搬家。卡車行了大約兩天時間才到達鳳城。鳳城的基督教會接待了他們,安排了住處。
教會有一個很大很深的院子,前後分四大段。前面是一個長方形院子,臨街的一間大房是用來做禮拜用的教堂。院中間是一個四方小院。磚鋪小路連接的是一排大瓦房,被稱作上房。這房建築頗為講究,外面有又粗又大的紅油漆柱子,房椽上雕飾着各種彩色花紋。聽說這房最早是做禮拜用的,後來蓋了新教堂,這裏就空着。麗南家搬來后就住在這房裏。房子太大,後來將它隔開,另外一半讓給新來的住戶。院中有一棵大核桃樹,一棵大杏樹,還有一棵櫻桃樹。門前空地是小花園。四方小院的後面是一個大後院,院中有高大的椿樹、榆樹和槐樹。過了後院是一片很大的空地,長着雜草,人們不常去,而它卻是孩子們嬉戲玩耍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