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順其自然莫妄為(4)
他認為,學習時,先應該採取虛心的、實事求是的老實態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其次學習的知識面要廣泛,學習的途徑也要多樣化;同時,學與思兩者缺一不可。***有學無思,只可記得許多沒有頭緒條理的物事,算不得知識。有思無學,便沒有思的材料,只是胡思亂想,也算不得知識。
在著述方面,孔子也有諸多建樹,他整理了《詩經》《尚書》等古代文獻,並刪定《禮經》《樂經》,為《周易》作序,還編修了魯國史官所記的《春秋》,使其成為中國第一部編年體歷史著作……
相傳孔子先後有弟子三千人,其中著名賢人者七十二。現存的《論語》一書,便記載了他和這些弟子的對話問答,成為研究中國古代哲學的重要史料。
自西漢以後,孔子的學說成為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文化正統,影響深遠。他在世時已被世人認為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讚譽其為“天縱之聖”“千古聖人”,後世又尊稱其為“至聖”——聖人之中的聖人、萬世師表。
◎論語(二則)
曾子曰:“吾日三省[1]吾身:為人謀[2]而不忠[3]乎?與朋友交而不信[4]乎?傳[5]不習乎?”
子曰:“弟子[6]入[7]則孝,出[8]則弟,謹[9]而信,泛[10]愛眾而親仁[11]。行有餘力[12],則以學文[13]。”
[1]三省:三,這裏是多次的意思。古人對於頻率密集,或是數量多,而且持續時間久的數字,都會用“三”來表示。省:檢查、查看,這裏是檢查自己的作為,查找自己的缺點並改正的意思。
[2]謀:謀的本義是考慮、謀划。這裏當作辦事講。
[3]忠:本義是盡心竭力,忠誠無私。這裏是盡心竭力的意思。
[4]信:在文中,“信”的意思是指能夠按照禮制的要求,人與人之間相互守信用。“信”被儒家作為立國、治國的根本,是儒家道德修養的重要內容之一。
[5]傳:這裏作名詞講,指老師傳授的知識。
[6]弟子:這個詞在文中有兩種解釋:一種是學生,另一種是年紀小,身為兒子或是弟弟的人。在這裏,採用第二種解釋比較合適。
[7]入:古時候,父母和子女分別居住在不同的地方。“入”就是進入父母的住處。
[8]出:是相對與上面的“入”而的,即走出自己的房間,或是出外求學。
[9]謹:在《說文解字》中,“謹”被解釋為“慎”。文中帶有謹慎、少說話的意思。
[10]泛:廣泛。
[11]親仁:親,親近。仁,指有仁德的人。
[12]行有餘力:有剩餘的精力、閑暇的時間。
[13]學文:這裏不單單指學習文字,還包括古代文獻,詩、書、禮、樂等方面的文化知識。
君子成人之美
◎孝義行天下
曾子,名參,字子輿,春秋末期魯國人。他在16歲時拜入孔子門下,是孔子的得意門生,同時,也是孔子學說的主要繼承人和傳播者。
出身於沒落貴族家庭的曾子,是鄫國太子的後代,先祖是治水有功的夏禹,姒姓。大禹的第五代孫少康封他的小兒子曲烈於鄫地,建立鄫國,後為莒國所滅,所以,其後代用去掉偏旁的“曾”為姓氏,表示離開故城之意,這也是“曾”被用為姓氏的開始。
曾子為人謹慎,待人謙恭,以孝行着稱,是有名的孝子,而其父曾點則被後人稱頌為教子有方的典型。
曾點,字皙,太子巫的曾孫,孔門弟子七十二賢之一,擁有狂者的氣質,行為不拘一格,敢作敢為。曾點對兒子寄予厚望,從小就對他嚴加管教,不僅傳授他“六藝”知識,還常帶他去田間勞作。
一次,曾子在地里鋤瓜,不小心鏟斷了瓜根。曾點認為他做事不認真,很生氣,用棍子把他打倒在農地里。曾子起來后,沒有絲毫怨,還詢問父親是否因為教育自己,而氣壞了身體。隨後曾子又彈琴唱歌,向父親表示自己身體健康,並沒有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