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番外9:添妝
第227章番外9:添妝
很快,滿京都的人都知道國公府世子大婚的日子改定在了臘月十八,如此算下來都不足一個月了。
國公府上上下下都忙碌了起來,陌上苑正在修葺裝飾,準備迎接女主人的到來,府里人人臉上俱是歡顏。
狀元府里也是忙成一片,上邽太遠,翩翩自然是從狀元府出嫁。
葉氏正忙着給女兒籌備嫁妝。
在京都,權貴嫁女有厚嫁的風俗,很多時候,女方的豐盛妝奩甚至會高過男方的聘財。
國公府實力雄厚,給的聘禮奢華得令人瞠目,葉氏也只是個才當了三年的二品誥命夫人,當年因揭發左相一事,朝廷賜了不少田產金銀,她分作了兩部分,其中一份給了燕鴻,另外一份留給了翩翩。
加上她手中每月朝廷發的俸祿,三年來,倒也攢了些,可以置辦嫁妝,加上翩翩和裴湛大婚,太子殿下也特特下了賞賜,饒是如此,她也只能給翩翩準備三十來抬的嫁妝。
在京都,一副全抬的嫁妝乃六十四抬,小戶人家嫁女一般為十二抬或十八抬,中等人家多為二十八抬或三十二抬起,而權貴嫁女至少六十四抬起,規格高的達到了一百零八抬。
比如楚菡兒嫁給燕鴻的時候,就是一百零八抬的嫁妝,這是貴女里極高的標準了。
這三十來抬的嫁妝抬着嫁給國公府,那真的會淪為京都的笑柄了,女兒嫁的可是除了皇族外,再無人可比的顯赫家族呀!
這可為難葉氏了。
晚上,燕鴻歸府,便見自己的妻子正在房裏清理賬本,旁邊還有一摞銀票。
他走過去,摟住她的腰:“這些是什麼?我每個月給你的俸祿不夠嗎?還得拿出這些來。”
楚菡兒“噗嗤”一聲笑了,斜了他一眼:“你說呢?你每個月的俸祿就那麼點,幸好我的陪嫁豐厚,在京都還有好幾個鋪子能生錢。”
燕鴻不以為意,撓了撓她的胳肢窩:“放心,我日後會給你掙。”
楚菡兒抿嘴笑了。
她又對燕鴻說道:“如今翩翩要結親了,我看母親正在愁嫁妝。我打算把母親之前給你的那份田產金銀給翩翩添妝,我這個做嫂子的,額外再為她出十抬嫁妝,如此共有三十抬,我們一會就去給母親吧。”
燕鴻微怔,看向自己的妻子。
其實他也有意,想將母親之前給他的那份用來給妹妹添妝,但他沒想到他的妻子會自掏腰包也給妹妹添置嫁妝。
楚菡兒朝他嫣然一笑,捏了捏他的手心。
燕鴻將妻子的手緊緊攏在掌心。
之後夫妻二人來到正院,燕鴻含笑對葉氏說道:“母親,我和阿芙為妹妹添妝三十抬,不知您這裏還差多少,其餘的嫁妝交給我吧,讓我再想想辦法。”
葉氏看向自己的兒子兒媳,說道:“鴻兒,你的俸祿原本也就不高,你還有妻兒要養,娘如何能……”
楚菡兒打斷葉氏的話,溫柔一笑:“母親,您就收下吧,眼下這是最重要的事。”
葉氏想了想,又展顏一笑,對著兒子兒媳點點頭,沒有再拒絕,眼下翩翩的嫁妝的確是最重要的。
第二天,陸臣年來了,竟然叫人扛來了十五個紅木箱子。
葉氏喃喃道:“臣年,你這是……”
陸臣年笑着看向葉氏:“我為翩翩添妝十五台。”
葉氏吃驚不已,陸臣年接着道:“詩茵,別和我客氣,我們不是說好了么?待翩翩成親后,我倆就要去官府備案簽訂婚書,所以,翩翩也算是我的女兒,我為她添妝也合情合理。”
如此這般,葉氏手中有了七十多抬嫁妝,比不過京都高門嫁女的規格,但也算勉強夠格了,葉氏心裏舒了一口氣。
又過了兩日,葉氏正清點着嫁妝,就見管家興沖沖地走進來稟道:“夫人,門口……門口……”
葉氏微蹙眉頭:“冒冒失失的,門口怎麼了?”
話剛落,就見好幾個眼生的僕人扛着一抬抬的楠木箱子走了進來,其中一個領頭的僕人嘴裏還念叨着:“就放這,就放這,小心些……”
葉氏忙上前,還未開口,那領頭的僕人忙恭敬答道:“夫人,小的是國公府的,這是府上的世子命我們抬來的,說這些給燕姑娘添妝用的。”
葉氏目瞪口呆,隨即也反應過來,為家境不豐的新婦添妝,這是夫家給予的體面和尊重。
只是……裴湛添的妝也太多了吧。
葉氏數了數,足足一百台!
這……當真是財大氣粗。
葉氏粗粗看了看,那些繫着紅綢的楠木箱裏裝的都是玉器、翡翠、瓷器、綢緞、珍珠玉石、綃紗錦緞、皮毛衣裳、氈褥被褥等貴重物品,在冬日陽光的照射下,發出了璀璨的光芒,叫人看得眼花繚亂。
還有兩箱沉水香料,另外還有魚翅、元貝、海參、鮑魚等昂貴海貨,葉氏是江南人,知曉這種品相好的海味多是貢品。
最後兩個箱子則裝滿了厚厚一沓的田莊地契和房契,真是叫人瞠目結舌。
這一百抬寶物不同於國公府之前送來的聘禮,這都是裴湛自掏腰包給翩翩添置的。
葉氏和楚菡兒捧着禮單,又叫上了翠玉和陳嬤嬤,幾人清點了一個多時辰才算完。
……
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了,葉氏將燕鴻夫妻和陸臣年給的添妝俱退了回去,僅將自己手中的二十八台和裴湛給的一百台添妝作為翩翩的陪嫁。
如此,翩翩的嫁妝達到了一百二十八台,就比公主的一百三十六台規格少一點。
這已是京都嫁女的頂格嫁妝了。
之後,葉氏選了個良辰吉日作為過禮日,這一天,女方的嫁妝要抬進夫家。
這一天,真是令京都所有人大開眼界。
除了女方的一百二十八台嫁妝,葉氏把國公府給的聘財也幾乎全拿來陪嫁了,所以抬挑嫁妝的隊伍實在太長,一路浩浩蕩蕩綿延數十里往國公府而去,當真是“十里紅妝”。
沿途的百姓爭相圍觀,很長一段時間裏,這都是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