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二章:越南撤軍
不過,伊朗政府對於英國的態度可以用輕視來形容,就連巴列維也說到,伊朗在5十年代就不害怕英國了。
這點巴列維倒是沒有說錯。
雖然現在的英國還沒有徹底的衰落,聯合王國還保有1支足以與伊朗在印度洋上對抗的海軍,但是英國的衰弱是肉眼可見的。
英國的衰弱在經濟上體現的最為明顯,1964年英國的gdp高於伊朗,而等到1967年伊朗完成了對英國的反超。
伊朗gdp達到1200億美元,而英國gdp卻落後了伊朗70億美元。
藉助阿巴丹奧運會以及第1次石油危機的幫助,伊朗的經濟完成了徹底的騰飛。
伊朗生產的工業品遠銷全球,這原本是屬於日本的機會,不過現在是伊朗的了!
當然,伊朗和美國的經濟差距還有很大的差距,美國在1967年的gdp為8200億美元,比伊朗高出了整整7000億美元。
與美國作比較,伊朗遠遠不如。
但是在美國之下,拋去不統計gdp數據的蘇聯,伊朗就是全球第2大經濟體,也是全球第3大工業國。
在人口方面,伊朗在1967年全國人口達到7千1百萬,其中波斯族佔比為百分之8十9。
雖然波斯族距離占伊朗總人口的9成還差1點,但波斯族已經是伊朗的絕對主體民族。
這也是拜巴列維的民族政策所致。
巴列維對伊朗國內的民族多樣性從來都不在乎,在巴列維心中,伊朗民族最好的成分就是全是波斯族。
巴列維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伊朗境內的民族分裂勢力時不時的就抬頭。
伊朗境內的地形太過於適合游擊戰了,同時伊朗政府在邊境地區沒有施行禁槍政策,這就導致伊朗邊境地區時不時就會跳出來1些民族武裝。
今天俾路支省出1個俾路支民族陣線,明天伊拉克地區就來1個阿拉伯解放陣線。
這些民族武裝雖然只是小打小鬧,每次伊朗天兵1到,不是投降就是潤出國,但是每每出現總是會給德黑蘭製造麻煩。
對此,伊朗內閣提出了兩種方案,第1種就是給與邊境地區的少數民族優待政策,收買邊境的少數民族;第2種就是繼續堅持從禮薩汗時期就開始執行的民族分化和同化政策。
顯然從伊朗人口現在的民族構成來看,伊朗政府堅持的都是第2種。
這兩種方法都是能穩定伊朗國內少數民族的辦法,前者溫和,後者則是暴力。
兩種方法也各有優缺點,只不過第2種方法的優點巴列維更喜歡,因為這能徹底的解決伊朗國內的民族分裂勢力。
存在民族分裂勢力?那巴列維直接讓這個民族從伊朗國內消失。
像庫爾德人和伊拉克人就是最好的例子,庫爾德人全部被伊朗以支援庫爾德斯坦的口號甩給了庫爾德斯坦,而伊拉克人則被用建設新家園的口號給忽悠去了蘇門答臘島。
伊朗境內原本生活着庫爾德人和伊拉克人的土地,現在上面居住的都是在伊朗身份證上‘被認定’為波斯族的伊朗人。
第2種方法的優點明顯,缺點也非常明顯。
邊境地區經常出現的民族分裂武裝和西方媒體經常性的對伊朗政府的民族政策進行口誅筆伐,這些都是伊朗受到的反噬。
好在這些事情對伊朗政府和巴列維來說都是無關痛癢的。
民族分裂武裝可以用來培訓軍隊,反對伊朗的西方媒體的口誅筆伐可以用被伊朗收買的西方媒體來對抗。
只不過伊朗政府要為收買媒體花費1筆獻金。
沒辦法,誰叫世界輿論在西方。
伊朗還要在西方陣營混,所以只能遵守西方陣營的規矩。
不過,在巴列維的主導下,伊朗政府的外交政策正在逐漸從偏向西方轉變為偏向蘇聯。
在這種外交態度的轉變之下,首當其衝受到影響的就是伊朗和美國在越南戰場上的合作。
現在的伊朗已經不需要在用越南戰爭把自己和美國綁定在1起,於是巴列維決定從越南戰場撤軍。
“陛下,這是戰爭部批准的軍隊從越南戰場撤退的文件。”
參謀部長庫爾曼把撤軍文件遞給巴列維。
巴列維拿起來翻看兩眼,然後便把文件放在桌子上。
“嗯,儘快把部隊從越南地區撤回吧。”巴列維說道,但是並無簽字的意圖。
簽字可就意味着是巴列維知道派兵去越南的,不簽字就表示派兵去越南是戰爭部的私下行動,與沙阿沒有半點關係。
巴列維的不粘鍋屬性充分發揮!
“是,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