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1)

1.第一章(1)

沙城地區西南方向,從西邊沙漠裏流出一條河,人們叫它無定河,那“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裏人”的詩句,就是從這裏來的。

無定河從北到南,流過遠山、古尤、崇德、沙城南部等縣,在古代尤縣北部形成了寬綽的河灘地。河灘地上部是一片像那江南平原一樣的大面積的稻田。沙城縣稻穀產量的一半就是這裏生產的,後山裏的丘陵地帶盛產小米。以後,人們改種了豆類,連麥子也不種了,因為種豆類比種小米划算,一斤豆子可以換回幾斤的麵粉或者大米。農民是會算賬的,他們知道哪個划得來,就種哪種豆子。

無定河的水順着大川,滾滾而下,流過臨川鎮不遠,便有一條溪溝,順河而下,就是那清水河。

清水河南部不遠,在過去那熱烈的年代裏,曾修過一個不大不小的水庫。如今早已被洪水拉完了,清水河又恢復了原形。

這溝的中部,有一村莊,連着古尤縣,叫常家莊,就在沙家店戰役的所在地附近。

過去全庄只有百十戶人家,只因為那個年代大興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大修水庫,把外縣一部分人移民移到常家莊,使常家莊的村民一下子增加了幾倍。這村子,就在清水河的北岸一條長長的石畔上面。村子分前村、中村、后村三部分。有三百多戶人家,分為張家、馬家、高家、常家幾姓。

這裏家家都是清一色的石頭箍的窯洞,這是古尤縣有名氣的大村子,不是有史以來就有知名度,只是那個年月,農業學大寨才出了名的。

這村子裏有一戶外來人家,就是常增輝,別看他是一戶窮苦人家,他可是村子裏赫赫有名的英雄之家。

常增輝是20世紀30年代入黨的老黨員,他在戰爭那陣子的名聲不亞於沙家店戰役中的那個折多富,人們從小說電影中只知道有個叫石德富的,不知道倉皇出逃的原型折多富。

增輝老人,那年月是村長,後來戰爭打起來,他成了民兵連長。解放戰爭時,他可出過力了,為了捉拿逃跑的敵人,他追了幾架山,終於抓到了手,但突然不防中了敵人一彈,從此,身上留下殘疾,一條腿走不動了,上級給他一個二等殘疾證。

你別看他身殘了,可志不殘,新中國成立以後,一直擔任着村幹部,常家莊的群眾都知道,這村子的名聲是從他開始的。

他大兒子常錦雄,1947年那時才19歲,為了掩護我軍偵察員,被敵人活活埋掉了,前石畔上立的那塊碑就是烈士的紀念碑。

二兒子常錦文是古尤縣品學皆優的高才生,回鄉不到一年就入了黨。長期擔任村幹部。

女兒常青(“文革”后改名永綠)從小受到了黨的幹部的影響,在這樣的革命環境中成長起來。她家裏常常是我軍、我黨的幹部吃住的地方。永綠還從小時起,就參加了兒童團,站過崗,查過路條,同小朋友們一起抓過壞蛋。

1948年,在古尤縣遭了災的時候,常青是本村14名在校學生之一。

她在讀小學時,適逢韓戰爆。抗美援朝那陣,她除完成學習任務外,還是全村的讀報員、黑夜報的宣傳員。在家裏牆上掛滿了各種獎狀。

後來,她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全縣唯一的一所中學——古尤中學。

在讀初中的時候,她年年是優秀學生,初中畢業時因為不到入團年齡,老師給她加了一歲才加入了青年團。

入團以後多次被評為模範團員,三好學生。她的作文在古尤中學評獎中獲得全縣第二名。

六年的中學時代,她始終是享有名氣的文藝活動積極分子,經常參加學校的文藝演出活動。

她能歌善舞,在中學、全縣、整個沙城地區的業餘文藝會演中,是掛了名氣的演員,在古尤縣的鄉親們眼中是掛上叼的。那時,人們叫她的小名惠蓮,大名叫常青。誰不知道常青這個演員呢?她走在街上,被人們認出來,偷偷地指手畫腳議論着。

上學期間,每當假期回到農村以及春節文藝活動中心,她也是村裡當然的演員,她扮演過《梁秋燕》中的秋燕,《羅漢錢》中的艾艾,《小二黑結婚》中的小芹,《游龜山》中的胡鳳蓮,《劈山救母》中的三聖母,《庚娘傳》中的尤庚娘。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常家莊(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常家莊(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第一章(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