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引言:“以改造中國與世界為目的”(4)
**是坐在擔架上踏上長征路的,反\"圍剿\"失敗、根據地丟失、親人別離(他將兒子毛毛託付給弟弟)、虐疾侵擾和政治上的不得志,這多重打擊同時襲身。可以說他正處在他人生逆境的最低點,但是他的鬥志依然是那樣的高昂。為了挽救紅軍和中國革命的命運,**置個人榮辱安危於不顧,幾次冒顏直諫,力主放棄原定的與紅二、六軍團會師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開進,以避免陷入國民黨幾十萬大軍已經布好的重重包圍圈。在他的積極努力下,1935年1月召開的遵義會議,在與共產國際失去聯繫的況下,先批判和糾正了左傾冒險主義的軍事路線,調整和改變了中央的領導人選,在實際上重新確立了**對紅軍和黨的領導,從而在生死關頭挽救了中國革命。從此,中國革命有了**這位偉大的舵手,英勇的紅軍在他的指揮下,踏上了駛向勝利彼岸的航船。
雖然堅冰已經打破,但擺在**及其戰友面前的絕非儘是坦途。紅軍如何才能徹底擺脫國民黨大軍的圍追堵截各路主力紅軍怎樣才能實現勝利會師新的根據地如何建立和鞏固因日本的侵略造成的民族危亡如何挽救中國革命的**何時才能再度掀起……**的思緒是審慎的,但他的眼光卻是深邃、宏大和開闊的。他在長征路上寫的《念奴嬌·崑崙》中描繪的是另一種境界:\"而今我謂崑崙: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孤獨的\"中華蘇維埃主席並不孤獨,他胸中容納着整個世界。
高舉全民族抗日統一戰線的大旗
長征勝利到達陝北后,**同共產國際的電訊聯繫重新恢復,這個時期雙方討論最多的是如何在中國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問題。
在\"九·一八\"事變后的一段時間裏,中國**內對民族鬥爭和階級鬥爭孰重孰輕的認識是不清楚的。當時佔據中央領導地位的王明左傾教條主義者,根據蘇聯提出的資本主義世界與社會主義世界的對立是\"國際關係的核心\"的論斷,積極響應蘇聯所謂日本侵略中國東三省是進攻蘇聯的序幕的觀點,提出要武裝保衛蘇聯的口號。他們認為,只有先推翻日本及一切帝國主義的走狗國民黨的反動統治,才能直接地毫無阻礙地與日本帝國主義作戰。這種錯誤的理論和實踐上的關門主義,使中國**和紅軍坐失\"九·一八\"后國內抗日民主運動高漲的良機,使自己陷入孤立,並在強敵的圍攻下遭受嚴重損失。
1935年7月25日~8月20日,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在莫斯科召開。大會最重要的內容是季米特洛夫所作《法西斯的進攻和共產國際為建立反法西斯統一戰線而鬥爭的任務》的報告。大會根據這個報告通過了相應的決議,決議指出:為了戰勝法西斯,必須建立廣泛的統一戰線。在資本主義國家建立工人階級反法西斯的統一戰線,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建立反帝國主義侵略的民族統一戰線。為實現統一戰線,**必須消滅自己隊伍中自滿自足的關門主義。駐共產國際的**代表團根據這一新方針,經集體討論、由王明執筆起草了《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即八一宣),經斯大林和共產國際執委會審閱通過後,以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和**中央名義正式表。宣號召停止內戰,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宣指出:\"只要國民黨軍隊停止進攻蘇區行動,只要任何軍隊實行對日抗戰,不管過去和現在他們與紅軍之間任何舊仇宿怨,不管他們與紅軍之間在對內問題上有何分歧,紅軍不僅立刻對之停止敵對行為,而且願意與之親密攜手共同救國\"。宣呼籲組織\"統一的國防政府\"、組成\"統一的抗日聯軍\",並提出抗日救國的十大方針。《八一宣》於同年10月1日在**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所辦的《救國報》第十期上表。先是在海外華人中產生了很大的反響。隨後在國內的上海、北平等大城市的知識分子中秘密傳播,有力地促進了\"一二·九\"學生愛國運動的爆。與此同時,1935年11月中旬(一說是下旬),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派回傳達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精神的林育英(張浩),化裝成小商販經蒙古抵達瓦窯堡同張聞天等見面。12月13日,指揮取得直羅鎮戰役勝利回到瓦窯堡的**和周恩來,聽取了張浩關於共產國際\"七大\"和《八一宣》精神的傳達。以此為契機,**中央政治局於17日召開會議討論軍事戰略問題和統一戰線問題,正式確定了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偉大戰略任務。從這個過程看,共產國際七大和《八一宣》對中國**確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戰略起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八一宣》雖然表明開始由關門主義向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轉變,但仍存在有兩點明顯的缺陷:一是宣只是一般地說明了全國人民的抗日要求,而對\"九·一八\"事變后,特別是華北事變后,中國各階級、各黨派對抗日的態度缺少具體深入的分析,因而它提不出促進一切抗日階級和黨派團結合作的具體政策,流於一般性的號召;二是《八一宣》在肯定國內某些階級、階層、黨派、軍隊和政治力量具有抗日要求時,沒有區別或者是無視他們同時還存在有程度不同的動搖性和反動性,使得宣的某些口號和主張與國內的實際狀況有一定程度的脫節,因而無法擺正並真正解決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的關係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