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六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11)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是美國著名的進步記者和作家。她是中國人民的最誠摯的朋友。她一生追求進步,堅持真理,以犀利的筆為武器,始終不渝地支持世界各國人民的民族獨立和解放事業。
斯特朗1885年生於美國中西部一個有教養的家庭,22歲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她曾經參加了反對第一次帝國主義世界大戰的運動。她對中國懷有深厚的感。在歷史的緊要關頭,她曾六次來中國訪問。1925年她次來華,大部分時間是在廣州度過的,也就是在這時她結識了宋慶齡和其他許多人物;她第二次來華是1927年,主要在武漢採訪,向世界報道了蔣介石、汪精衛背叛國民革命的事件;第三次來華的時間是1936-1937年間到晉西北進行了採訪,見到了朱德總司令;第四次來華是1940年底,這一次她在重慶採訪了周恩來,並根據周恩來的談話精神,報道了皖南事變;第五次來華是1946年6月,這一次她重點訪問了延安,採訪了**,次向世界表了**關於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論斷;第六次,也是最後一次,是1958年,她72歲時決定到中國定居,直至1970年她安然長眠,在中國連續度過了12個春秋。
斯特朗女士熱愛中國,熱愛中國人民,熱愛中國的一切事物。她對中國的事件做了大量報道。半個多世紀以來,斯特朗的名字,與中國革命鬥爭歷史密切相聯。她對中國人民革命事業的支持和友誼已為廣大群眾所熟知。
斯特朗是世界上享有盛名的記者,她與斯諾、史沫特萊一樣,都以報道中國事件,報道延安和**而著名。
1946年6月29日,斯特朗女士登上了美國海軍航空運輸隊的飛機,她的出境申請理由是到中國去寫一些關於聯合國善後救濟署、紅十字會和美國商務方面的文章。
7月26日,她到達上海,然後繼續趕往北平,很快見到了她的侄子羅賓斯,住在燈市口大街28號美國傳道理事會大院裏。斯特朗很快就知道,迪克西使團的飛機經常在北平和延安以及其它一些地方觀察飛行。只要機艙有空位,有時可以捎上記者。因為美方的這個小組的官方立場是保持中立,對於有合法身份的記者,不管政治背景如何,他們都沒有理由拒絕搭乘。斯特朗急忙通過宋慶齡與**作了必要的安排聯繫,於7月31日搭機飛往延安。
她抵達迪克西小組的總部后,立即分到了自己的窯洞並喜歡上這種簡樸、清潔和實用的住房。她見到朱德總司令后,馬上談了自己遍訪**控制地區的計劃。這個計劃迅即得到了批准,並建議她在延安呆到8月底,盡量多採訪一些人一些地方,還安排她採訪一位未曾見過面的中央委員會的重要成員。時間原定於8月5日,因一場暴雨引起山洪,只好推遲一天進行。
8月6日下午,斯特朗從迪克西觀察組大院乘上一部卡車,車子由泥濘的河岸駛下,在河石間小心穿行,走出河谷後到達楊家嶺。陪同她前往的有兩位身份特別的翻譯,一位是負責延安新聞宣傳工作的陸定一,另一位是黎巴嫩血統、與斯諾一起到達延安的馬海德大夫。他們一行來到一個陡坡前,這裏是**居住的地方。
**正在等候客人,他的小女兒抱着他的腿站在旁邊。他穿着一套深藍色棉布制服,褲膝上縫有一大塊補釘。斯特朗的第一個印象是,毛身材魁偉,像一位中西部的農民那樣舉動緩慢、穩重,具有一種為深沉而機靈的理智所支配的天然活力。
**這時住了四孔窯洞,窯洞前是蘋果園,緊靠窯洞邊有一棵枝葉十分茂盛的蘋果樹,樹下放着一張桌子。見到客人,**熱而隨和地請她和翻譯坐在蘋果樹下,安娜·路易斯在這種環境下,緊張的緒立即放開了。她仔細地打量着**。這樣寫道:
\"他舉止緩慢、有力而從容,很像一位美國中西部的農民。他那略帶扁平的圓臉上,有一種平靜而含蓄的表,微笑起來則顯得生動而幽默。在蓬密的黑之下,寬闊的前額和敏銳的眼睛,表明他思想活躍,富有洞察力,很難有什麼東西能逃過他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