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後記(1)

193.後記(1)

在中國傳統史學著作中,如果想挑選出最出類拔萃的兩部著作,無疑是《史記》和《資治通鑒》。兩者風格迥異,各具特色,高下難分。相較之下,《史記》的藝術色彩濃烈,更富於傳奇色彩;《資治通鑒》則更具紀實性,語樸實沉着,不揮,不渲染,更堅實厚重。《史記》可以當小說讀,而《資治通鑒》是扎紮實實的歷史。

從作者的角度來比較,可以說,司馬遷與李白類似,浪漫而充滿激,其文字瑰麗而令人遐想;司馬光與杜甫類似,文字紮實而老練,所記史實準確而細密,讀者所能感受到的,多是具體的人際紛爭、權謀機詐,令人不得不感嘆現實的沉重。

《資治通鑒》的特色,與司馬光的經歷有關。司馬光治政,特點是務實、穩健,這已經成為史學界的共識。寫作這本書時,司馬光已經年近五十,沉浮官場三十年。現實中的成敗得失,讓他寫出來的東西極具政治智慧。他並不重視節的離奇,而是希望把現實中的謀略顯現出來,即所謂“鑒於往事,資於治道”。

正因為這種實用的功能,《資治通鑒》自成書以來,歷代帝王將相、文人騷客、各界要人爭讀不止。清代學者王鳴盛讚譽道:“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者必不可不讀之書。”**曾通讀此書十七次。而金庸則認為此書道出了中國人的處世規律:“我讀《資治通鑒》幾十年,一面看,一面研究……《資治通鑒》令我了解中國歷史規律,差不多所有中國人也按這個規律行事。”

《資治通鑒》全書約300萬字,橫跨16個朝代,涵蓋1362年的歷史。對於當代普通讀者而,閱讀原著以及全譯本都有相當大的難度。

所以我們對《資治通鑒》進行了選譯。省略了帝室儀禮、奏表文書、君臣瑣事等等,留下了最能體現謀略智慧的部分。所選故事,也許並不離奇,但平實、細緻,更具歷史感。看似隨意的斷章中,潛藏着古今如一的世道人心。

譯文忠實於原文,務求清晰簡潔,可以讓讀者輕鬆愉快地進入歷史的天空。

null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資治通鑒菁華(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資治通鑒菁華(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93.後記(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