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第10章景帝疏遠梁孝王(1)

19.第10章景帝疏遠梁孝王(1)

梁孝王和漢景帝都為竇太后所生,因為是一奶同胞的兄弟,兩人關係十分親密。***在平定吳、楚叛亂的過程中,梁王又立了大功,景帝與他不分你我,將只有天子才能使用的族旗賜予他。並且他出行都是按皇帝的規格,跟隨着成千上萬的車輛馬匹,出行稱“蹕”,返回稱“警”,道路要戒嚴,禁止行人來往。羊勝、公孫詭是梁孝王的心腹,他讓公孫詭擔任中尉。但是羊勝和公孫詭兩人心術不正,總出些怪異詭譎的主意,他們慫恿梁孝王爭取讓漢景帝立他為繼承人。竇太後偏愛梁王,當初廢黜栗太子的時候,就想讓梁王成為景帝的繼承人。有一次,竇太后和景帝宴飲,趁着景帝喝了酒便對景帝說:“你乘坐大駕和安車出入時,讓梁王跟隨在你的左右。”景帝本是跪坐在席上的,這時便挺直身體,回答說:“行啊。”酒後,景帝想起這件事覺得似有不妥,便向大臣們徵詢意見。大臣袁盎等人反對道:“這樣不行。春秋時期宋國君主宋宣公將王位傳給弟弟而不傳給兒子,導致了影響五代人的禍亂。小的地方懷有婦人之仁,就會傷害到大義,所以《春秋》才把大義奉為主宰。”這話傳到太后的耳朵里,她也自覺理虧,也就先把梁王繼承帝位的事放在一邊了。後來,梁王又上書給景帝:“希望您賜給個地方,以便容得下我的車輛通過,我讓梁國自己的士兵修築一條甬道,方便我能直達太后居住的長樂宮,朝見太后。”袁盎等大臣都建議景帝,不要答應梁王的要求。

梁王的請求被駁回,因此對袁盎和參與議論的大臣懷恨在心。羊勝、公孫詭給他出主意,於是梁王派了刺客,殺了袁盎和其他的十多個大臣。雖然沒有抓到刺客,但是景帝估計這件事肯定與梁王有關,便根據線索,追查刺客,果然查出是梁王派來的。景帝想要徹查此案,於是派田叔、呂季主前往梁國逮捕公孫詭和羊勝。公孫詭和羊勝得到消息后,便躲藏在梁王的後宮之中。朝廷前後派了十多批使臣來到梁國,對梁國的官員嚴加責問。迫於朝廷的壓力,梁相軒丘豹和內史韓安國等梁國官員,進行了為期一個多月的全國性大搜捕,但是仍然找不到公孫詭和羊勝的蹤跡。

後來,韓安國得到消息,稱公孫詭和羊勝藏在梁王宮中,便進入王宮去見梁王。他哭着對梁王說:“身為臣子,看到自己的君主蒙受恥辱,應該為他而死。大王身邊缺少賢良的大臣輔佐,所以才會生今天這樣的事。現在如果還是抓不到羊勝、公孫詭,你就賜我一死,讓我就此與您永別吧!”梁王說:“沒到這個地步吧!”韓安國見梁王還不醒悟,淚如泉湧,說:“大王您自己估計是您與皇上的關係更親,還是被廢黜的栗太子臨江王與皇上更親?”梁王說:“我當然比不了臨江王。”韓安國接著說:“臨江王與皇上血脈相連,是皇上的至親,還曾是太子,不也是就因為說錯一句話,就被廢黜,貶為臨江王,後來又出了修宮侵佔圍牆的事,便不得不在中尉府自殺。這是為什麼呢?皇上作為天下人的榜樣,承擔治理天下的重責,終究能因私廢公。現在大王您被分封到梁地為王,負責管理一方,卻因為受到奸臣妖的蠱惑,而要對抗皇上的禁令,向尊嚴的法律挑戰,是何其的危險。現在是因為太后疼愛您,皇上不忍讓太后傷心,才沒有按國法來懲辦您。太后也因為擔心您的安危,終日以淚洗面,期盼大王能改過自新,到現在這種狀況了,您還執迷不悟。萬一太后即刻離開人世,大王您還有的依靠嗎?”沒等韓安國把話說完,梁王已是淚流滿面,於是向他賠罪說:“我知道錯了,現在就把羊勝和公孫詭交出來。”梁王命令羊勝、公孫詭自行了斷後,交出了他們的屍體。這件事使景帝對梁王心生怨恨。

這件事證據確鑿,梁王也害怕了。就想找個皇上寵信的人給自己說些好話。此時後宮之中,王皇后得寵,梁王就派鄒陽到長安,去見王皇后的哥哥王信。鄒陽對王信說:“現在後宮之中,您的妹妹最得寵,沒人能比得上,可是您的行為卻有些不太講道理,遭人詬病的地方。如今袁盎被殺一事已經水落石出,如果皇上要追究到底,依照律法梁王應被處死。可是太后疼愛梁王是盡人皆知的事,梁王被斬,太后的怒火無處泄,就一定會遷怒貴臣,這時如果有人向太後進說您的不是,我可就為您擔心了。”王信說:“那我該怎麼辦呢?”鄒陽說:“如果您能勸得皇上不再深究此事,放梁王一條生路的話,一定能得到太后的賞識。您想,到時候你救了梁王一命,太后從內心深處一定對您感恩戴德,也會因此寵愛您的妹妹,這樣她就可以受到太后和皇上的雙重寵幸,你們家的地位不就像金子築成的城池一樣,牢不可摧了嗎。你可以拿舜當例子勸皇上說,舜的弟弟象曾經一心只想殺死舜,可等到舜做了天子,卻並沒有殺害象,還把有卑分封給他。仁義的人不會對自己的弟弟暗藏怒火,都是以德報怨的。就是因為這樣,舜才被後代人稱讚。皇上聽了這番道理,也許就能寬恕梁王的事,不處置了。”王信說:“行。”於是,他找了個機會,入宮見景帝,並說了鄒陽所教的道理,景帝聽后,稍微有些釋懷,也不那麼惱怒梁王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資治通鑒菁華(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資治通鑒菁華(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19.第10章景帝疏遠梁孝王(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