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立志出鄉關(1)

7.立志出鄉關(1)

**童年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唐家圫的外婆家渡過的。***這是一個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全家大小20餘口人,生活也比較富裕。在一大群孫男孫女中,多了個“根基不穩”的小外孫,外婆自然是對他格外寵愛。**在這裏過着無憂無慮的群體生活,同表兄弟姐妹們一塊嬉戲,一道去放牛、打豬草等。從6歲開始,他就來到田裏幫助勞動。

1902年,**9歲了。父親把他從唐家圫接回來,送到離家不到200米的南岸私塾讀書,受啟蒙教育。塾師鄒春培,50多歲。剛入私塾那天,塾師把**引到私塾東牆下放神龕的地方,說:“這是孔夫子的神位,從今天起,你每天早晨進來,都要對神龕作揖,以後,你就會文思達,連中三元。”**馬上恭恭敬敬地作揖行禮。鄒先生見狀,高興地對毛順生說,令郎有朝一日,定會名登高科,光宗耀祖。毛順生則有自己的打算:種田人家的子弟,不希罕功名利祿,只要算得幾筆數,記得幾筆帳,寫得幾句來往信札,就要得了。很明顯,毛順生是想要把兒子培養成為能夠繼承家業的人。

“人之初,性本善……”**同舊時所有私塾學生一樣,先是從《三字經》讀起,接着點讀《論語》、《孟子》、《詩經》等。**天資聰明,讀書很用心,塾師教過的書,他都能背得。由於他自己學會了使用《康熙字典》,一些先生沒有點的書,他也能讀懂。在學習上,他不需要先生太勞神,因此,大家都叫他“省先生”。

**在讀書上不用父親操心,但是他常常做出一些“離經叛道”的事,卻使父親大傷腦筋。有一個炎熱的中午,塾師鄒春培外出,讓塾生們在課堂上溫習功課。書讀完后,**就提議大家去池塘游泳。塾師回來見學生們赤身露體游泳,以為不雅,便要在課堂上懲戒他們。**拿來《論語》,引用上面的話說,孔夫子是贊成到河裏洗冷水澡的。老先生聽了,感到下不了台,氣着來到上屋場,向**的父親告狀。毛家的家教歷來很嚴,父親聽說兒子帶頭鬧學,同先生頂嘴,格外惱火。他立刻跑到南岸私塾,見到兒子就打。**急忙躲避,奪路而逃。**心裏明白,這時候回到家,肯定要挨一頓死打,恐怕連母親也勸解不住。所以,他決定暫不回家,去縣城。這時的**還不到10歲,他在山裏轉了3天,也沒走出韶山沖,實際只離家8里遠。父親託人四處尋找,才在山裏把他找回來。後來**回憶這件事說:“我回到家裏以後,想不到形有點改善。我父親比以前稍微體諒一些了,老師態度也比較溫和一些。我的抗議行動的效果,給了我深刻的印象。這次‘罷課’勝利了。”(《斯諾·西行漫記》)

**反對父親的刻薄、自私和專橫,一有爭端,總是公開辯駁。比如,父親常無理地責罵他“不孝”和“懶惰”,他則常常據理反駁:他引用經書上的話說,“父慈子孝”,只有“父慈”,才能“子孝”;年紀大的人應該比年紀小的多幹活,等我到了你那年紀,會比你勤快得多。

有一次,父親請了許多客人到家裏,父子倆又吵了起來,父親罵他懶而無用。**被激怒了,離家而走。母親追來勸他回去,父親也趕來,一邊罵一邊令他回去。這時,他就跑到一個池塘邊,恫嚇父親:“如果你再走近一步,我就要跳下去。”在這種況下,雙方都認為有必要和解,各自提出了“條件”。父親堅持要他磕頭認錯,他則表示,如果答應不再打他,可以跪一條腿磕頭。這場風波就這樣平息了。**從這件事認識到,在壓力面前決不能示弱,要公開反抗。

1904年秋,**轉學到關公橋私塾,塾師毛詠生。1905年春,又就讀於橋頭灣、鍾家灣私塾,塾師周少希。1906年秋,又到井裏灣私塾就讀,塾師毛宇居。在井裏灣私塾,**繼續讀四書五經,並開始練習書法。**在這裏讀的是《公羊春秋》、《左傳》等經史書籍,但是他不喜歡讀這些書,而是喜歡讀中國古典小說,特別是關於造反的故事。他曾背着老師讀過《精忠傳》、《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隋唐演義》等。當時的塾師毛宇居回憶說:“當時私塾的規矩,認為小說是雜書,不準學生看,因此,他(**)總是偷着看,見我來了,就把正書放在上面。後來被我覺了,就故意多點書,叫他背,但他都背得出來。”(《韶山老人座談會紀要》)後來,**回憶自己喜歡讀中國古典小說,認為這些書對自己影響很大。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世紀偉人毛澤東(旭日篇)(全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世紀偉人毛澤東(旭日篇)(全本)
上一章下一章

7.立志出鄉關(1)

%